一直以来都不想提“原生家庭”这个词,原生家庭,字面就充满了贬义和批判的味道,我不知道发明这个词的人,目的是否是想要讨伐原生家庭些什么,如今24岁的我,慢慢意识到我的“原生家庭”是如此的可悲,可悲到我不想提起它,对外甚至伪装成幸福的样子,它没有教会我如何去爱,学习爱、懂得爱是多么重要的能力啊,可如今的我,分数为0,甚至可能还是负分。在我整个成长的过程,家庭中幸福的瞬间居然完全没有,天呐,这是怎样的悲哀,家庭构造完整,幸福指数应该多倍增加,怎么偏偏已冷漠到大家都不知道如何表达温暖,表达思念,表达关怀,表达牵挂,表达需要.....,有的只是逃避,原来我真的不会爱,也不懂得爱,这大概就是我至今未淋漓尽致恋爱一场的原因。家庭在我们的成长中扮演着怎样重要的角色,可这个角色,在我的世界是黑白色的,仅有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的些许短暂时光是彩色的,是我童年已经模糊却又暖暖的时光。
记忆里,我的家庭充斥着爸妈的争吵,谩骂,冷战,责怪,互相伤害已经成了我们家的常态,偶尔的欢声笑语会显得与这个家格格不入。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小学时期的某个冬天,在爸妈常态战争中的一段时间里,我去往某个亲戚家借东西,一进家门,看到的是一家人一起翻阅照片的场景,说说笑笑,连空气都是温暖的,我尴尬的拿了东西离开,回家的路上,小小年龄的我,意识到我的家怎么这样,这样的可怜,可悲,可耻,我怎么没有生在别人那个温暖的家。高中时,短暂寄宿在一个亲戚家,舅舅和舅妈的相处模式真是让我这个“没见过世面”的可怜虫很是羡慕,他们之间是亲情还是爱情,那时的我还不懂判断,至少我知道他们互相深爱过,即使多年了,爱情跟亲情之间置换了些许,但那都是爱不是吗。我的爸爸妈妈,有爱情吗,甚至说,他们之间有亲情吗,一起生活了那么多年,请原谅我说不知道,我已麻木到,不知道家庭中相互表达爱的方式是什么,我没有像教科书一样的模板。小时候,记得有一次妈妈生病了,一个人去看病,打完点滴已经半夜很晚了,妈妈打电话让爸爸去接她,爸爸并没有去接生病的妈妈,最后妈妈自己一个人回来....。现在的我长大了,可家庭在成长中带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跳出主观性,好好审视我这个人,似乎也没那么优秀,也没其他人那么个性鲜明,敢爱敢恨。有人对我好,或是出于礼貌处处为我考虑,别人的“示好”会让我有负担感,自认配不上这样好,我承认这是种内心极其自卑的表现,我没有温暖坚强的家庭做后盾,我只能固执的靠自己,缺乏安全感已是我多年来的软肋。爸妈的年龄也慢慢大了,岁月似乎也渐渐磨平了他们的棱角,不再那么的尖锐,带刺,岌岌可危,有时开始对我们几个小孩像其他家庭一样,表达爱怜和温情,可现在的我,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已经自动关闭了这种接收温情的开关,面对父母偶尔的温情关怀,我开始不适和尴尬,想逃避离开,家庭中我好像彻底丧失了接收感受和回馈爱的能力,现在我也不想再找回这种能力 了。
今天,朋友跟我说,她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爱她的人,多简单的一句话,但又多令人羡慕,在爱里浸泡过的人,更会勇敢说爱吧。我与妈妈从来没有亲昵过,更多的是打骂,嘶吼,责怪.....。我想,在未来有了我的孩子,我要尽力教会他如何感受爱,回馈爱,他呼吸到的空气也要是甜的,对未来的你说一句“妈妈爱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