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字公达,颍川人士。荀攸是曹操手下堪比张良的荀彧荀文若的侄子,可是有意思的确实荀彧比荀攸要晚了六年出生,所以如果在关于三国的影视艺术中看到一个年老的人喊年轻的人叔叔,那么这两个人肯定就是曹操手下的荀文若和荀公达了。
荀攸小时候命还是比较悲惨的,很小的时候就没了父亲,跟随当时的八俊之一的祖父荀昙生活在一起,或许也正是这样的经历使得荀攸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了超乎同龄人的能力与品德。在荀攸七八岁的时候,荀攸的叔父荀衢因为喝多了而误伤了荀攸的耳朵。如果像是一般的孩子会向叔父大肆的吵闹或是记恨叔父了,而荀攸却作出了超乎这个年纪的孩子应该会做的事情,他选择了隐瞒,将自己耳朵被叔父划伤的事情故意的掩饰,每次见过叔父的时候都会刻意的不让叔父发现他的耳朵,后来荀衢知道了之后,十分惊叹荀攸的德智。后来在荀攸十三岁的时候,荀攸的祖父荀昙亡故,曾经的官吏张权请求为荀昙守墓,荀攸看到了其中的奸诈,跟叔父将到:“张权的表现十分奇怪,应该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在隐瞒着。”后来经过盘问,得知张权杀人想要依靠守墓而逃罪一事。这两件事让很多的人对荀攸产生了奇异的看法,认为这个孩子必定成就不凡。
荀攸其实也是一场刺杀董卓计划的策划人,不过这次的策划的行动者不是大家知道的曹操而是伍琼,不过由于荀攸等人手里并没有是什么实际权力也由于是何进的旧臣不被董卓信任,因而事情败露,何颙、荀攸因为具有一定的威望而只是被收纳入狱,伍琼因为刺杀而身献大义。虽然入狱,但是荀攸和何颙却表现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样子,何颙恐惧董卓的惩治自杀,而荀攸却坦然自若呆在狱中,后来董卓事情败露,得以出狱。出狱后罢官回家,官府多次招聘没有回复。后来,觉得乱世之中为求全局,申请前往西蜀,不过却因为道路不通而留置荆州。
或许这就是上天赐给曹操的一个天大的机会,没有走成的荀攸在收到了当时老同僚的征召后,前往汝南担任太守。是继荀彧、戏志才、郭嘉之后的另一个大贤。荀攸的局势观可以说是超过了众人的,在曹操远征张绣众人都一致认为必胜时,荀攸指出刘表与张绣的利害之处。然而当时之前的成功却冲昏了曹操头脑,拒绝的荀攸的建言,在穰地战斗不利。后来荀攸为了挽救战局设置奇策,大破张绣军队,使得曹操保存的大量的战斗能力,为后来东征吕布提供了强有力的储备。在征讨吕布时,与郭奉孝一同的建言曹操急攻吕布并水淹下邳,大破不可一世的吕布军队,终于将一个令曹操头疼的大敌消灭。
官渡之战,曹操命运的转折点,荀攸作为占据智囊团重要席位的他,先后在白马解救刘延,同时用计策消灭的袁绍大将颜良。在曹操带领粮草从白马归还之后,受到袁绍追击,在所有人极度恐慌的时候,荀攸镇定自若建言曹操保守阵营,用粮草吸引敌方然后趁机消灭。曹操大悦采纳,使得曹军在原本极度危急的情况下,瞬间转变态势反杀袁绍另一大奖文丑,大震河北军队的士气。
大贤在于明白大势,大势的道路决定了人心的走向,看清了大势也就看清了人才。曹操火烧乌巢时,曹洪、荀攸留守后方,张郃来降时,曹洪怀疑有诈打算拒绝,而荀攸却毅然告劝曹洪:“张郃计策不被使用,所以生气了就来投奔曹公,这有什么可以怀疑的呢?”因此使得张郃能够收降于曹营,为后来的魏势添加了一把强韧的刀斧。
面对问题,天才们总是可以看到更为透彻的东西,就在犹豫征缴刘表与消灭袁氏的时候,荀攸和郭嘉都选择了相同的结果,也就是灭袁氏。进行了强有力的分析,和郭嘉达成了出人的效果,稳定了曹军大后方的局势,奠定了曹氏的基业。在冀州平定后曹操上表说:“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后来还评价到:“忠正密谋,抚宁内外,文若是也。公达其次也。”就足以看出荀攸在曹操心中的地位与重量了。
荀攸的内涵也是远远超乎常人的,对于计谋与事态不与任何人言论,即使是同宗的亲族甚至是自己的儿子也都只字不言,保密程度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也因此,被赞为连颜渊,宁武也不能比拟的贤人。曹丕,钟繇等在曹营举头轻重的人物也都对荀攸充满着尊敬的态度,不敢懈怠。曾经荀攸生病的时候,曹丕亲自上床榻前去拜访,就足以看出来对荀攸的尊敬了。
但是,最令人敬佩荀攸的应该是荀攸的大智,古人说大智若愚说的就是荀攸吧。他在外面表现的愚钝迟缓,显示给人的是柔弱、胆怯,而实际确实十分聪慧,内心十分刚毅勇猛的人。能做到这样隐藏锋芒,学会明哲,明白事理,得乎大道,不轻易为外人所知的,古往今来可以说是屈指可数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