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懒蚂蚁效应”的故事
生物学家发现,大部分蚂蚁都很勤快地寻找、搬运食物,少数蚂蚁却整日无所事事、东张西望。人们把这少数蚂蚁叫做“懒蚂蚁”。有趣的是,当生物学家在这些“懒蚂蚁”身上做上标记,并且断绝蚁群的食物来源时,那些平时工作很勤快的蚂蚁却表现得一筹莫展,而“懒蚂蚁”们则“挺身而出”,带领众蚂蚁向它们早已侦察到的新的食物源转移。
原来“懒蚂蚁”们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侦察”和“研究”上了,它们能观察到组织的薄弱之处,同时保持对新的食物的探索状态,从而保证群体不断得到新的食物来源。这种现象被称为“懒蚂蚁效应”。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懒”并不是不劳而获,不是少劳多得,“勤”不是知识短浅,不是死板,不是缺陷,而是需要完善。
这种脑力劳动的勤奋相对只知道搬运食物的体力勤快的蚂蚁来说,显得更加难能可贵,更值得肯定和称赞!
2.不要抱怨懒的人比你做得好
也许你不认可我上面所说的,还记得爱迪生说的那句话吧: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很多人被这句话误导了一生。勤勤恳恳的奋斗,换来碌碌无为过一生。其实爱迪生是因为懒得想他成功的真正原因,就随口说了这句话。
马云有一段好玩的演讲,说的是这个世界是属于懒人的,他举了比尔•盖茨的例子,说他懒得读书,所以开始编写程序;还举了可口可乐的例子,说它老板更懒,搞了点糖精加水就拿出来卖了;还有罗纳尔多,别人跑90分钟,他只需要跑几十秒把球送进球门,就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球员了。
这些都是“懒人的智慧”,是推动人类社会向“高效率”发展的重要力量。不要抱怨为什么有人没你勤奋但总是比你做得好,你们办事的效率显然不在同一个层面上。
所以,在你觉得自己忙碌到不可开交的时候,是不是该反思一下自己的工作效率问题?
3.真正的懒,你还真不懂!
我有两个朋友。朋友 H 每天加班到半夜,连老婆感冒了都是请假带去医院看完病之后,又急忙回到公司继续干活,可惜工作效果还不能让上司满意。M是H的同事,每天上班懒洋洋地喝喝茶,看下新闻,然后准时下班,但工作却是做得妥妥的。
请问,如果换做你是老板,你会更喜欢谁呢?答案是很明确的。不用忙忙碌碌就把工作做好的人,才是精英。发奋还做不好的工作,那你干脆辞职吧。而H也确实在近期辞职了。如果燃烧了整个小宇宙还是达不到要求的工作,那只能说明不适合。
很多人都会想怎样才能又快又好的完成自己的任务吧?如果有“捷径”可走,这样我们能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人都有懒的一面,我们在面对工作时候都有想偷“懒”的心思。“懒”没有错,只要给你的任务你按要求完成了,你怎么懒都没关系,别人还会夸赞你天资聪慧。虽然懒,但任务也能很好的完成,就比忙的不可开交的人强多了。
说回我那个朋友H,假如越干下去,越是不能把工作做好,就越不能声称自己勤奋了,反而要说“我还不够勤奋”,才能隐藏自己能力的天花板,让别人对你还抱有希望。
所以,别让自己陷入勤奋的陷阱,回过头来却发现一事无成。真正的懒,你还真不懂!
4.学会“更懒”处理问题
虽然说懒不是坏事,但是方式不对,就属于“傻懒”,这就会坏事。
如何才能做到“有效率”的懒呢?如何更懒,更有智慧去工作呢?这意味着你要结合具体情况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以寻求一条更快、消耗更少精力的途径去完成任务。这无疑是很好的。
而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解决方案,我们不能一概而论。通过梳理思路来寻找适合的解决方案。
1.做这件事情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2.在目前解决方案中,哪一部分最耗时耗力?
3.是否有新的技术或新的方法替代你原来的方案?
4.如何借用外力最快解决任务,然后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很多问题最终解决方案就是:坚持创新。始终留心观察最快的方式、最简单的途径,最后你会发现任何问题都能顺畅无比的完成。
5.你可以懒,但不能不努力。
学会“更懒”的去处理问题的确可以提高我们的办事效率,但是懒惰,不能成为不努力的借口。想要“不费力气就能完成任务”的并没有那么容易。
如果你不是天资过人,想要变得厉害肯定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想要变成受人尊敬的“懒人”所需的付出就更不用说了。你也许学会了一些“懒方法”,让你比一些人看起来更加厉害,但因此就满足现状甚至骄傲不前,那就大错特错了。
你可以不“努力”吗?“努力本就是每个人站在职场起跑线时的觉悟。这是最基本的角色设定。一个职场上整天把“我已经努力”挂在嘴边的人,就像警察喊着“我要社会安定”、医生嚷着“我要救死扶伤”,不是很可笑的事吗?
你的工资是按“努力”来计算的吗?当然不是。绩效的构成,无非是任务完成的数量和质量,也就是你做了多少和你做得多好,与你流了多少臭汗没有半毛钱关系。“努力”了一天却没有像样的结果,那你今天对公司的贡献就是零。如果一家公司全是像你这样“努力”的人,你说这公司能撑多久?
“工作是否完成”是基数,“你有多么努力”是系数。残酷的事实是,当基数为零时,系数再大也没有任何实际价值。换个角度试想一下,假如成龙没有那些好作品,他一身的伤还有意义吗?如果爱迪生没有找到钨丝,那他之前的上千次失败,又有谁去在意?
真正的“懒”,你还真不懂。
懒并不是傻懒,如果你想少干,就要想出懒的方法。要懒出风格,懒出境界。“懒”是一种精神,但要“懒”出价值,既需要智商,更需要情商!
像我从小就懒,连长肉都懒得长,这就是境界。
——————————————
我是夏枯草,在最深的绝望里,遇见最美丽的风景。
若喜欢这篇文章,请不吝点赞,也可关注我的简书@夏枯草先生,移步到主页阅读更多文章。
未经许可转载,本人将投诉到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