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略说标签

略说标签

作者: 惑者 | 来源:发表于2016-12-17 00:42 被阅读0次

今天听孙燕姿的歌里面有一句,数数钞票永远都比标签少。虽然有些戏谑,但却是道出了在现实社会中随意贴标签的现象。
标签,在社会学上也叫做“刻板印象”。它使我们提到某些人或事物时,会浮现出一些景象,尽管那些十分具有概括性的景象不一定是真的。
不是说标签不好,标签的好处在于,在某种程度上,它使我们“可以理所当然地行事”。试想,如果我们每遇见一个人便要重新对我们的世界观进行归类,岂不麻烦?
而是说标签用多了,我们就会天真地以为那个群体完完全全就是我们说的想的那个样子了。于是当我们面对那个群体中的一份子时,甚至会因此而忽视他们个体的差异,这样对那些个体不公平。
这甚至不止是对待个体的不公平,还可能是对待整个群体的不公平。当你把这个群体的某个看上去特别显著的特点归纳为这个群体的特性时,其实是一种有失偏颇。比如媒体提起男同性恋时就会提起艾滋病,但科学证明其实通过同性恋而感染艾滋病的比例相比其他途径其实是很低很低的。但我们还是会看到那些宣传抵御艾滋病的广告看到男同模特的身影(此处应有图)。
可怕的是,我们给那些人贴上标签并且将这些标签铭记在心的时候,我们有时甚至并没有真正接触过这些人。比如很多人对于抑郁症患者的印象在于他们"很喜欢自杀"(我在一节心理课分享上听过很多人的回答都是这样)但他们其实不知道并不能用喜欢这个词来形容,因为抑郁症患者在某个阶段发现自己不能活下去的原因是他们发现活着这件事情对他们来说太难了,所以当他们不能承受时,他们可以说是“被迫”选择了自杀。他们只是从那些只言片语的报道中提炼出来他们的刻板印象然后理所当然。他们甚至没有接触过一个抑郁症患者,或者就此查证过。(请不要跟我讲你查过百度,近来觉得百度真是垃圾的很)
更可怕的是,你会发现有时候标签如此的根深蒂固以至于当他们遇到了一个,两个甚至是一群不符合他们的刻板印象的人时,他们仍会坚持他们的刻板印象不变。这时候标签现象就演变成了一个很可怕的东西:偏见了。我并不太了解偏见,但我知道它会带来很多很可怕的东西比如无缘无故的仇视,它甚至可以杀人于无形。
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在真正接触到那些被社会贴上标签的群体前,不要提前就戴上有色眼镜,还是要保持一定的客观性。并且就像M.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里说的那样,记得随时修改我们的人生地图,不然你可能会变成一个人未老心已衰的老古板,心中充满狭隘又无趣的偏见。
最后,以看见序言一开始柴静的话结尾。


略说标签

相关文章

  • 略说标签

    今天听孙燕姿的歌里面有一句,数数钞票永远都比标签少。虽然有些戏谑,但却是道出了在现实社会中随意贴标签的现象。标签,...

  • 《略说贫穷》

    点评《那个707分考入北大的女孩:贫穷不值得感谢》的文章: 贫穷:是你眼前的一座高山,它遮挡了你的视线,使你走路不...

  • 略说无常

    诸佛子,对“无常法”要建立正知正见。何为无常?一切现象因其因缘聚合而生,生而即灭,没有一点存在安住的时间。是为无常...

  • 略说“丹田”

    “丹田”这个词,随便问一个学中医的,尤其是学针灸的人士,都知道是一个重要穴位,就连唱歌的,都懂得要用“丹田气”。按...

  • 略说春分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 —— 冯唐。 3月20日,2017年的春分节气。春分为节气重要的分水岭,春...

  • 山水略说

    唐代的山水画家,尚属草创时期,后来荆关出来,斧劈画派,遂趋成熟。以至五代后期,董巨画派,以披麻为主,创为新调,于是...

  • 随笔略说

    随笔略说 说:随笔是散文中的一种,又称小品文,它最早起源于英国。如果从始祖培根算起,至今已有400年的历史。随笔一...

  • 略说张爱玲

    我一直以为:一个人,能否有机会拜读一位作家的作品,并因此而对这位作家的生平事迹做一番深入了解,的确也算得上是一种缘...

  • 略说《围城》

    钱钟书先生的小说《围城》自1947年问世以来,历经半个多世纪不衰且畅销海外,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无论在学界还是民...

  • 略说花事

    这个节日。封禁未解。日子淡如饮水。其实是极好的平衡,也无需以某些俗定的方式去打破了。朗妈在另一个城市,由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略说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ajom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