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庸正解》简介

作者: 月牙山人朱金城_凤凰训 | 来源:发表于2018-09-28 22:39 被阅读2次

《大学中庸正解》是月牙山人依据南宋朱熹《大学中庸章句》译著的儒家心法。译著本着天下为公、科学民主原则来阐述儒家思想,是译者在创作《中华心法》后耗费数年完成的《大学中庸》标准译本。

《大学中庸》出自《礼记》第四十二篇和第三十一篇。《礼记》作者是汉代学者戴圣,是一部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重要核心著作。由宋代朱熹编定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历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程子曰:“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据统计近百年来《学庸》翻译世俗版本超过上百版本,大多版本解释是互相抄袭,混乱难明,没有科学的、正确的阐述。所以说《大学中庸正解》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关于正解:正解是进行清晰的、正确的、科学的、唯物的、理性解释,文言朴实可信,语言直白易懂,充满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论述简约独到,实用可行,学习容易理解,思考可以通达,效仿切实可行的译本。只有正解和正能量才能够让中华绝学无忧。

欲明学庸道,先知尧舜法;

咸有一德文,明道指德章。

自上古轩辕黄帝立我中华,中道则立矣。考证典籍见于《尚书》尧舜相传之道。《大学中庸正解》 包含了四部分:《尚书》的中华心法和《咸有一德》篇、《大学正解》和《中庸正解》。

《中华心法》阐述的是唐尧传虞舜“允执厥中”四字, 虞舜传位给大禹授“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十六字,又名中华心法。这是荀子劝学篇所说的大学问,是先王的遗训。

《咸有一德》的作者是三千六百年前商代宰相伊尹。内容为伊尹对太甲的训导。阐述的是明德,德在于一心、精一、专一、惟一、纯一慈柔的日月之德。

《大学正解》明确阐述了新的道德至善体系观念:作者告诉我们什么是明德? 什么是至善?什么是知本,修身的根本是壹,什么是壹,壹和道是什么关系呢?这几个问题都是人生哲学中核心的知识,《大学正解》给了我们更好的正确解答。明白了什么是壹,什么是至善?什么是明德、日月德、乾坤德、上下德?我们才会快乐的、日新月异的进步发展。

《中庸正解》明确阐述了我们曾经模糊的性、道、教体系,对中庸之德、中和之道进行了全新的正确解析:作者告诉我们三点,首先什么是正确的明性、明道、明教?什么是择善固执(学一之道)?什么是明一德而不以声色化民呢?其次什么是不偏不易的中庸?不是不偏不倚,也不是持之两端而用其中。什么是真正的中和呢?什么是务本、固本、乐本的三本精神呢?最后阐述什么是至诚、至德、至圣?什么是德轻如羽毛,无声无息?这三个问题是教育、学习和工作的至善知识。只有我们明白三本(务本、固本、乐本)、三明(明性、明道、明教)和三至(至诚、至德、至圣),我们的能量才能与日俱增,慢慢的如同轻轻的羽毛一样飞上蓝天。

《大学中庸正解》给我们带来了创新知识,学在于明一、明道、明德。壹,又写作一,专一也;道,又名一,其号无双;德,人人十目一心也,德又分日月、乾坤之论。轩辕之学在于惟一心,尧舜之学在于惟精惟一,汤尹之学在于咸有一德,管子之学在于专一……,学在于精一,在于壹。还原了上古灵魂思想本源,赋予国人全新的哲学理念,阐述了德者中道的精华,这大国将兴的声音。学子得此学,方能明一、明道、明德矣。

  让我们一起透知《大学中庸正解》作者重塑的上古灵魂思想本源,感悟专一、精一、纯一、惟精惟一的先王知识体系。从而更加专心学习和研究自己的学业,快乐的巩固学业、家业和事业,努力发现、改造自己,努力创新创造新生事物。

《左传》曰:“ 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达人。”德者中道也,寄望读者仔细领会作者的用心良苦,能择善固执,将精一之道应用于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之中,获得日新月异的进步与创新;寄望专攻哲学的读者由此开始成就为国学达人,传承精一之德、精一之道。

文中的[关键词],是比较难于理解的词,解释与世俗译本有着本质不同之处。(世俗本在文中简称通本:主要参照梁海明译著的《大学中庸》)

(文中不免有文字疏漏和言语不足之处,欢迎仔细研究的朋友提出疑议批评。)

目 录

前 言 4

自 序 13

中 华 心 法 16

《咸有一德》正解 19

简 介 21

【正文】 22

《咸有一德》关键难解词汇: 29

后记: 30

《大学》正解 31

简 介 33

序:明德论 35

摘要: 35

引言: 36

正文: 36

一、德字的表意: 37

二、德的里意,核心概念: 39

三、德字的形意: 40

四、日月之明德: 41

五、德育 42

结论: 43

参考文献: 44

【程子提示】 46

第一章  明德章 47

第二章  释明明德章 54

第三章  释新民章 56

第四章  释至于至善章 58

第五章  释至本末章 59

第六章  释格物致知章 60

第七章  释诚意章 61

第八章  释正心修身章 63

第九章  释修身齐家章 64

第十章  释齐家治国章 66

第十一章  释治国平天下章 70

后 记 80

1 明明德 80

2 亲民 80

3 止于至善 80

4 知本 81

5 明次序 81

6 行大道 81

词句注释: 82

《大学正解》关键难解词汇与误解对照 94

《中庸》正解 101

简 介 103

序:明道论 105

摘要: 105

关键词: 105

引言: 105

正文: 106

一、道字的表意: 107

二、道的里意,核心概念: 108

三、道字的形意: 109

四、道名、道舍、道性、道用 109

五、无为的道: 111

六、无知、无欲的道 111

七、轩辕中道: 113

八、中庸之道: 115

结论: 116

参考文献: 117

【程子提示】 119

第一章【纲领】 120

第二章【知人】 124

第三章【正心】 125

第四章【正心】 126

第五章【修身】 127

第六章【审问】 128

第七章【明道】 129

第八章【正心】 130

第九章【正心】 131

第十章【明道】 132

第十一章【正心】 134

第十二章【知物】 135

第十三章【笃行】 137

第十四章【修身】 140

第十五章【齐家】 142

第十六章【齐家】 143

第十七章【知天】 144

第十八章【齐家】 146

第十九章【齐家】 148

第二十章【治国】 150

第二十一章【知性】 161

第二十二章【诚意】 162

第二十三章【诚意】 163

第二十四章【治国】 164

第二十五章【知性】 165

第二十六章【至诚无息】 167

第二十七章【修身】 170

第二十八章【明道】 172

第二十九章【明辨】 174

第三十章【知法】 176

第三十一章【修身】 177

第三十二章【诚意】 178

第三十三章【正心】 180

后 记 187

一、学之道——择善固执: 187

二、用之道——择善用之: 188

词句注释: 191

《中庸正解》关键难解词汇与误解对照 202

附一:明一 217

附二:明道 218

附三:明德之天德 219

附四:明德之月德 220

附五:德系文考 221

附六:宇宙天月德说 224

附七、参考书目: 225

作者简介 226

相关文章

  • 《大学中庸正解》简介

    《大学中庸正解》是月牙山人依据南宋朱熹《大学中庸章句》译著的儒家心法。译著本着天下为公、科学民主原则来阐述儒家思想...

  • 《中庸》简介

    《中庸》是儒家经典四书之一,相传是孔子之孙子思所著,反映了孔子思想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其意义和影响不亚于《论语》。 ...

  • 【346】“中庸”正解——学论语

    子曰“中庸之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孔子感叹说“中庸作为仁德,是最高的极致,人们已经很久没有了。” 《中庸》...

  • 四书-备阅

    《大学》 大学简介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宋代人把它从《礼记》中 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

  • 中庸大学。

    一、中庸。 《中庸》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

  • 大学·中庸

    第一章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

  • 大学·中庸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

  • 大学中庸

    和朋友聊起中国经典,古诗词。朗朗上口的弟子规,三字经。大学中庸等。如今国内已诵读成片,但国外炎黄子孙们还未赶...

  • 《大学 • 中庸》

    〔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

  • 大学 中庸

    大学之道,在于自我认识和启迪内心光明的道德,在于热爱人民,在于把追求永无止境的、最高的善作为人生的更本目的。 明确...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学中庸正解》简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apm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