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时必须面对的课题称为“人生课题”。
阿德勒认为一个人的人生课题有三个,分别是工作课题、交友课题和爱的课题。也就是“工作关系”、“交友关系”和“爱的关系”。这也是孩子们必须学会的课题
《幸福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2》这本书认为,处理好前两个课题,工作关系和交友关系,最重要的就是“像信自己一样信别人”。

-1-为什么人需要工作关系和交友关系?
阿德勒哲学说: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
关系让人烦恼。
社会的诞生也就是“苦恼”的诞生。在社会中我们深受冲突、竞争、嫉妒、孤独以及自卑等各种烦恼折磨。“我”和“他人”之间常常发出不和谐的声音。并且在人际关系中才存在“疏远我的他人”,人才会感受到孤独。但是,我们又根本无法摆脱他人,无法切断与他人的关系。也就是说,人所具有的“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
关系必不可少,因为快乐也源于人际关系。
人又没法完全孤独一人,因为人的快乐也源于人际关系。“独自生存在宇宙”中的人没有烦恼但也没有快乐,且将会度过极其乏味的一生。“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背后也隐含着“一切快乐也都是人际关系的快乐”这一幸福定义。
工作和交友关系是人生存的需要。
工作就是一种分工,因为人类不可以单独生存。分工是人类补偿身体劣势而发明出的罕见的生存战略,分工工作就是在地球这一严酷自然环境中生存下去的生产手段。
交友则可以让我们摘掉“社交面具”,不管对方的优点还是缺点,互相推心置腹、无所不谈。
为了与他人进行交往,就必须相信别人。因为与不信任的对象,根本无法协作、更无法交友。

相信分为:
-2-信任与信赖
阿德勒哲学说:工作关系需要信任,交友关系需要信赖。
“信任”就是有条件地相信对方。
有条件的相信就是:不是相信“那个人”,而是相信那个人所具备的“条件”。比如银行贷款是相信你的抵押物、收入、担保等条件,而不是相信你这个人。
工作关系需要信任,信任才能相互协作。但这种信任都是伴随着某些利害或者外在要素的附带条件,例如因为碰巧在同一个公司,所以要互相协作。虽然人格方面相互并不喜欢,但因为是同事所以要保持关系,而且也相互提供帮助。但是,离开了工作之后也许根本不想继续保持关系。这就是由工作利害结成的“信任”关系。不管个人是否愿意,都必须保持关系。
“信赖”就是相信那个人本身。
相信人本身而不是他所具备的“条件”。信赖关注的是人性化的价值,而不是信任的物质性价值。
交友关系需要的是信赖,根本不存在“必须和这个人交友的理由”。既不存在利害,也不受外界要素制约。它是一种由“喜欢这个人”之类的内在动机结成的关系。
信赖也不是盲信。信赖也可以质疑那个人的思想信条或者是他说的话。但是信赖的更深层次关系是,“即使那个人撒了谎,也依然相信撒了谎的那个人”。比如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有的一两个挚友,又或者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
信赖才能建立归属感。
依靠信任建立的工作的关系,只能证明你的价值、你的条件,证明你能被别人信任。但当另一个“功能”更好的人出现,周围的人就必定会转向他,这就是市场原理、竞争原理。因此一个人仅依靠信任、依靠工作关系是无法找到归属感的。
这就是大家工作再成功也不觉得幸福的原因,人仅靠工作是无法获得幸福的,为了获得幸福,就必须“信赖”他人,建立交友关系。

-3-先给予别人信赖
很多人会说:我想信赖别人呀,但是别人不信赖我啊?
《幸福的勇气》说:我要主动信赖你,就像信赖我自己一样,哪怕你并不信赖我。
信赖是彻彻底底的能动行为。
我们不能强迫任何人“相信我”,相不相信是那个人的自由,是对方的课题。我们只能负责自己的课题,即相信对方,仅此而已。我要主动信赖你,哪怕你并不信赖我。信赖本来就是“无条件”的:不管你是否信赖我,我都信赖你,继续信赖。
信赖自己才能信赖别人。
《圣经》说,“像爱你自己一样爱你的邻人”。也就是说,不仅仅是爱邻人,还要像爱自己一样去爱。如果不能爱自己也就无法爱他人,如果不能信赖自己也就无法信赖他人
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并不是因为“喜欢自己”才只关注自己。恰恰相反,正因为无法接纳真实的自己,内心充满不安,因为“讨厌自己”,所以才只关心自己。
先给予,才有收获。
因为想要获得别人的信赖,所以才主动信赖别人。不要先要求别人的信赖,要先给予自己的信赖。不想有任何信赖付出却只求“收获”信赖,就像心灵贫困的乞丐。《幸福的勇气》说:我们必须保持心灵富裕,并将其中的积蓄给予他人。不是坐等他人的尊重,而是自己主动去尊重、信赖他人。

父母、老师和孩子之间,其实也是这种无条件的信赖,而不是有条件的信任。不信赖孩子的父母、老师会处处提醒孩子。如此一来,即使他们的话有道理,孩子们也不愿意听。反而,越是有道理的话孩子越想排斥。为什么会排斥呢?因为父母根本不关注自己,也不信赖自己,只是一味地说教,只是相信各种条件,比如听话、好成绩......
我们爱的是孩子这个人,而不是各种外在的条件,
不论他的观点能力成绩,我们总是信赖他这个人。
像信赖自己一样信赖孩子吧!
给予信赖也会让孩子学会信赖,成为信赖他人、心灵富足的人。

【无戒学堂日更第298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