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句话,大意是20岁的人不了解自己,喜欢的不喜欢的事情都会去做,30岁的人就非常清醒了,会大胆地去做想做的事情。你看,命运并不怎么尊长爱幼,给了年轻人大把大把的青春年华,同时也让20岁出头的人迷茫得像团浆糊,糊得他们不怎么能享受到青春时光;给了30岁的人10年阅历,然后赐予头脑清醒的他们每月一堆账单,有什么想法都必须小心翼翼,顾全大局。
20岁的人和30岁的人不同的大概是,20岁的人感觉面前似乎有无数种可能,而30岁的人感觉人生逐渐坍缩成一个可能。可是啊,20岁的人和30岁的人都是同一个人,走的也是同一条路。20岁能拥有无数种可能是一种错觉,因为不管你怎么觉得,你在现实中每次只会做出一个选择,最后形成一个确实可感的人生。而20岁的人会产生这种错觉,本质是欲望太多,觉得每条路自己都走得通,每个成就都应该属于自己。
见过非常典型的一个20岁出头的年轻人,简历的经历挺多,证书考得挺多,但也挺杂的,都是轻轻一问就探到底了。年轻人经常性吐槽着迷茫,间歇性说要干一番大事,每件事总是浅钱地浮一下水就上岸了,亟不可待地跳入另一个池子,还是浅浅地浮一下水。这些年轻人在想什么呢,无非是,未来有这么多可能性,这个尝试不行,我总还能选择下一个。去国外读书顺便旅旅游好像很不错,这个行业能进去分分钟就百万年薪了,公司上市拿到期权就实现财务自由了啊,他们被这些选择搞得困扰得很、迷茫得很。每日加班到身体出毛病、资金链断裂仍然竭力苦撑、空闲时间去刷盘子端碗挣phd学费的这些事简直是外太空传闻嘛。他们想要成就,而且明天就要。可是一旦选了一条路要继续走下去时,年轻人发现,他能申请的学校藏在美国某个都不知道怎么念的州里,他想进的行业其实只能供他想想而已,当年阿里的期权什么时候给过一点经验都没有的年轻人了。
于是年轻人必须接受一个事实,他的未来里并没有太多光鲜亮丽的可能。年轻人觉得不对劲,这不是我的路,要是继续下去,我一辈子不就这样了吗,太可怕了。
于是这些躁动着上进的年轻人,拿着一间公司的OFFER,到第二间公司实习期间,面试第三间公司,实习期未满时就找了个理由退出,迅速入职第三间公司,不知道那躁动不安的心有遇到终点公司吗。他们都在各种可能性之间跳跃着,都以为能找到通往光鲜亮丽的未来的选择。毕竟摆在他面前的有这么多可能啊。
他们欲望太大之余,对自己和社会缺乏了解,缺乏了解之余,还对自己没有信心。并不是要指责这些年轻人心比天高,手比眼低,其实20岁出头的年轻人都很值得同情。他们把自己的要求定得很高,完全不知道自己应该在什么时候肯定自己,以为当自己做到周围的人都羡慕的样子,发个朋友圈能得到百来个赞时,才能肯定自己,不嫌弃自己。
30岁的人依然有野心有欲望,但是他们更加明白陆地面积再大,睡的只是一张床的面积,食物再丰富,要吃的只是营养均衡的三餐。这个世界上,不需要的东西比需要的多太多。于是学会了不要跟自己太较劲,平和地面对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专心去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并且当无数种选择的错觉坍缩成一种确定的生活时,已经不会慌乱了,既然只有这一条路,好好地活好它更重要。如果20岁出头的年轻人能向30岁的自己借到这种平和又坚定的心态,知道自己喜欢的,舍弃自己不需要的,清醒地选择了属于自己的这个唯一的可能,一天一天把它变成自己的现实,不是十分美妙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