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高房价很多人有话说,说得对就罢了,可是微信上流传的有些文章错误百出毫无逻辑,最后总结国家坑爹,政府抢钱。骗点击量可以有无数种方式,抹黑自己国家就不对了。
谬误一:政府卖地赚钱,推高房价
问一个问题房价由谁来决定?开发商?建房成本?
先说答开发商的,假如你是开发商,你会怎么定价?喊高了卖不出去,喊低了赚得少,可以看附近楼盘,那附近楼盘看谁呢?最终看的是消费者。一万一平有人买,那就试试一万二,一万二还有人买,再试试一万五……所以答案是消费者决定价格,不是开发商。
答成本者,无数例子能说明,一只香奈儿的包包几万,成本才几千,这几千包含原材料、设计等足够了。你看,成本不能决定价格。几万一只包他怎么敢这么定价?有人买啊!还有比如说古董、字画、当前火热的虚拟币,价格由消费者决定。政府就是把地白送给开发商,也不会降低房价,只要有人买就会把房价一直推上去。
地价高反而有好处。一可以减少贪污腐败,你想地价如果比较低,参与争抢的开发商就多,政府给谁呢?这就给腐败留下机会。二自动筛选出有能力的开发商,没经济实力至少说明这个开发商之前做得并不好,还没有得到消费者认可。三提高房子质量,(先别骂,看完再拍砖,要慢点看)。如果你是瓜农,培育有一般西瓜成本一块钱和精选瓜成本两块钱,运输出去卖,运输费每个瓜一块钱,消费者愿意出三块钱买一般西瓜,四块钱买精品瓜,买哪个都不会纠结,随机,而你也无所谓培育哪种瓜。如果运输费变成一百块一个,大街上西瓜一百多一个了,需求量立马下降,买个西瓜变成要考虑再三的事情,吃西瓜变成了提高幸福感的事,这时候消费者更愿意一百零二买一般西瓜还是一百零三的精品呢?肯定多花一块钱买精品啊。作为瓜农的你是不是只愿意培育精品瓜了呢?还是赚一块钱,一般瓜卖不出去了。运输费类比开发商买地多出来成本,开发商只有推出质量高居住环境好的房子才有消费者买单,现实中质量好的房子真的卖得好,虽然贵一点。生活中你是不是觉得国外的东西更好呢?对的,是更好,因为额外的运输成本太大,商人更愿意卖质量好的,质量差且贵没有市场。日本出口除外。
谬误二:房子是刚需
刚需物就是缺了就不能活的,如空气、水。判断是不是刚需还可以这样看,无论价格多高多低都不影响需求量,而房子需求量明显与价格挂钩,波动巨大。刚需没有替代品,房子有,一线城市买不起去二线、三线、乡下、出租房、桥洞、山洞、地穴……房子从来都不是刚需。房子是社会共识,大家都觉得需要就需要了,房子跟包包一样可以彰显财务能力,丈母娘为啥要买房?看看未来女婿家的财务能力,哪怕是借来的,也是财务能力,没能力谁敢借。
谬误三:收很高房产税可以压低房价
甚至不少经济学家也认为收房产税可以压低房价,这错得离谱。如果交易过房子的人一定知道交易税谁来出,常见的是买家出,为什么呢?买家愿意坐下来谈了,说明可替代这套房选择项太少,经济学叫弹性弱;也有卖家出,如果卖家急于卖出,卖家的弹性就弱了。弹性弱的付出更多。如果强制卖家出,弹性大的卖家就把税额加在房价里。如果我在上海有十套学区房,我会很愿意交房产税,反正最终还会加在房价里,想买的人多了去了,我弹性大的很。房产税是推高房价的有力助推器,千万别,最受伤的是想成家的年轻人,他们弹性很弱,为啥?丈母娘啊。
其实税收是全社会来买单,每个人既是供应者又是需求者,普通工人提供劳动给老板,老板提供产品给商人,商人卖给大众,哪一个环节收税都是弹性弱者交得更多,再分摊给弹性更弱者,如涟漪扩散到整个社会。
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