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充斥着腐朽和市侩的气息,沈从文笔下的湘西,远离了大城市的纷繁世俗,柔美的凤凰古城如一张洁白的纸般纤尘不染,明镜般的湖面上漂浮着几条自由自在的小船,摆渡人在轻轻地摆着船桨,如一幅静止的山水泼墨画。这里包含了一切纯真的人性美。都市文明中的迷茫人生,在湘西得以慰藉。在一切风平浪静之下总是波涛暗涌,这不是一个完美的大同社会,作者的理想中蕴含着理性。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常常定格于男女主角的唯美背影,阳光倾角合适,看遍云淡风轻,背景音乐缓缓响起,结局的到来猝不及防,无论如何,一切已结束,或喜或悲大局已定。在诺大的边城里,翠翠孤身一人望尽天涯,焦灼的眼神,脸上写满无尽的伤感和期盼,等待着心中的恋人——归期未定,在天涯海角的傩送,但是,心中的人却再也不会回来了。
猜不透的爱,趟不过的河。风雨中猝然倒下又重修的白塔,一个原始而古老的湘西的终结,外公离开了,摆渡人少了,美丽的朴素褪色了。回不去的青葱岁月,初见时的怦然心动,相识相知的岁月静好,一切的一切随湘西的终结而消逝。翠翠的精神支柱,一根根轰然倒下,美好梦想的瓦解。两个年轻人的爱情故事注定是个悲剧,爱情的迟钝,封闭的小城,当时中国式爱情的含蓄委婉,看不透也猜不透。此时的爱情如猜谜的游戏,翠翠从来没有对于自己所渴慕的爱情有过明确的追求和回应。心会淡,迟迟得不到内心满意的答案;情会淡,经不起时间的消磨。外公曾以为孙女性格随母亲般刚烈,殊不知孙女情窦初开,年龄尚小,爱情的朦胧,未来的向往,不定的方向。外公疼孙女,全力支持至亲,却没有指方向,明确表态。人长大了才懂得爱,却在年少时错过了一生最爱。
家庭的问题也是爱情的绊脚石,当傩送和哥哥天保同时爱上翠翠时,这段爱情注定布满荆棘。因为祖父没有给天保求爱满意的答复,而翠翠对于水路求爱还处于朦胧状态,加上傩送在唱歌的过程中令天保自愧不如;这一切导致天保下清浪滩,然后翻船落水而死。哥哥的死像阴影,横隔着翠翠和傩送,在傩送心中,哥哥的成全,转眼却生死离别,内心的悲痛,心灵的打击,再加上始终得不到恋人的明确回应,他选择默默离开。翠翠内心有愧,笃定天保为了她而愤然离开遭遇横祸。恋人间的信任开始慢慢磨灭,彼此间的矛盾越积越深,还有船总对于老爷子的态度日渐冷淡,还有身份地位的悬殊。众多因素的聚集,使恋人间的隔阂深到无法挽留。爱,终究在矛盾和误解中消逝。
凡事都有偶然的凑巧,结果却又如宿命的必然。白塔坍圮了再修,渡船到岸了又回。人生就像是一场轮回,反反复复,最终回到起点。那个人不会再回来了,明天只是一个虚拟的幻想,只是对于美好的向往罢了。在这场岁月流转中,庆幸,翠翠没有像母亲一般牺牲自己殉道爱情,她站在那里,坚强勇敢地给自己内心一个幻想,哪怕如梦一场也好。
湘西不是完美的,现实不是玛丽苏小说,它是真实有温度的,唯有是悲剧,才能让人们体会到美的可贵,而边城,一直都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