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走了,九月来了。
一年已悄悄过去了三分之二,2018计划完成了多少,又有多少没完成呢?幸好,时间还有,我们不必为此懊恼。
之前一直苟且而不自知,直到看到一个讲座一段戏剧,直到听到那个声音那段话。于是就有了做阅读搬运工的想法,也籍此让自己的人生车轮滚起来!
虽然一直注重阅读的习惯,但并没有真正坚持,也不成其体系。但最近读的一本书,让我明白:对于小孩子的成长而言,没有比培养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提高阅读能力更重要的了。经典的书籍的阅读,不仅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拓宽人生视野,丰富人文积淀,为小孩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更在于陶冶性情、砥砺意志、滋养心灵、成长生命,给其涂好绝美的精神底色,为其人生大厦夯实最稳固的根基。,无论将来置身任何领域、从事任何工作,由经典作品阅读养成静定专注的习惯,都将使他们受益终生。一个真正与经典同行的人,一定能够走得更远。
对于阅读的阶段来说,幼儿阶段最好是培养对文字的兴趣,用声音传递书籍的故事,从爱听到爱看过渡。这一时期需要家长多给孩子讲故事,读经典。躺在父母温暖的臂弯,听着柔和的声音,感受童话故事的起伏变化,进入甜甜的梦乡……
小学阶段,是阅读的黄金季节,是培养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关键时期。此阶段不能只局限于童话故事,而要有意识的扩大阅读范围,故事,人文,历史,地理,科学等等都要涉及。并由陪读转变为自己阅读,并形成每天定时定量的阅读习惯。
中学阶段,则是阅读的提升阶段。尤其是课业负担相对较轻的初中学生,则是要从兴趣广泛到专注阅读经典名著。要从蜻蜓点水式的泛读过渡到有质有量的精读。经典是建筑心灵的基石,是语文学习之根,是心灵成长的基石。只有对经典细致阅读,才能为以后的更高层次理论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不至于如同现今网络搜索东拼西凑的碎片凑成所谓的论文。
无论我们读多少书,不能错过不能逾越的就是我们自己的文明、历史之根。《诸神的踪迹》作者这么写道:历史一条回家的捷径。从历史中走出来的人们因为文化的寻根而辨识彼此。无论走在天涯海角,还是异国他乡,只要一个成语典故,一个人名,一个地名,立即就会得到会心的微笑和心灵深处的共鸣。
地球是圆的,现在的孩子终将走向世界。而牙牙学语的他们首先要认识的就应该是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唯有这样,无论未来吸收了多少的外来文化,无论将来走向何处,无论将来走得多远,都能建立起作为中国人的完整坐标,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心灵才有归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