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茶的那些事

作者: 人在陌上 | 来源:发表于2017-07-02 13:18 被阅读484次
说说茶的那些事

说起喝茶,我想知道你是不是和我一样,是这样的:

一个茶杯,或一个保温杯,不管有什么茶叶,抓上一把,刚沸腾的开水,赶紧的往里一冲,温度降到能喝的时候,便开喝。

或是这样的:口渴了,把如上所述泡好的茶端过来,倒头便喝。喝完再加开水,一直加到没味道为止。

或是干脆这样的:什么都不放,一杯白凉开水,专门用来解渴。

……

没毛病,反正我是这样的,真的是为了解渴而喝茶,口渴了才喝茶(喝水)。

这样还是没喝过

一次参加旗袍文化沙龙,开场有一个古筝和茶艺的同台表演。不知道是音乐给茶艺增添了美感,还是茶艺为音乐增添了神韵,那种感觉,让人心瞬间沉静和虚无了起来。

我的耳朵似乎感受到了琴声的抚慰,我的双眼,没能从茶艺表演的女子身上移开。

看不清那个女子多大年纪。但她的举手投足,让我初步见识到了与茶有关的美。一袭茶衣,似不染红尘的仙子,神情端庄沉静,不见任何世俗女子的谄媚。

微抬头,缓舒目,轻扬手,慢解茶包。煮水,摆器,泡茶……音乐声里,她有条不紊地完成她的茶之道,缓缓溢出的茶香,宁静了我们的心灵。

这,便是我初次接触茶艺。

初识品兰(执壶者)

接下来,有很多和我一样的茶之门外人,纷纷打听与此有关的事情,于是,经过些许人的努力周旋,便有了“幸福女子茶修精致班”的开办。我们终于结识了这个执着于茶道的小女子——品兰。

她真是一个善解人意、秀外慧中的女子。了解我们的情况和需求后,为我们量身定制了一个为期七天,共14课时的精品茶修班。

为此,我稍作记录,为我们对美的追求,为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一天,她带我们走近“中国传统茶文化”。

在这里,我们了解了茶的发现,茶的来历,茶的演变;了解了茶在药、食、饮等方面的利用;了解了中国不同朝代不同的饮茶法;知道了何为“二十四器“;了解了茶的大致种类;知道了“品茶四美”为何物,也稍稍了解了现代茶文化的相关知识,知道茶道四谛:和、静、怡、真。

”墨香存续万年事,一茗堪比万书香“,原来,茶有这么多我们不知道的东西。

说说茶的那些事

第二天,她带我们认识了茶具,并指导茶具的使用方法。

呵呵,没想到连茶具都有这么多学问。生活粗糙时,我们可以粗糙到只要一个杯子或盛水的器皿。生活精致时,你才明白,有一些器皿,它是有灵魂的,茶具便是如此。

好吧,在这里,我们知道了主茶具和辅茶具;知道了“三才杯”何为三才;知道了茶荷为什么不是”茶盒“、公道杯何以叫公道、茶道六君子指的什么。

备具时,怎样温杯洁具,怎样赏茶、投茶、醒茶、泡茶、分汤、品茶、致谢。泡茶时有哪三要素,杯子怎么放,倒水时怎样分点走,不同的茶种适合什么样的杯子,用什么样的水温。

内容太多,我们真还记不住,只能以后慢慢消化。

说说茶的那些事

第三天,我们了解茶道的礼仪,饮茶与健康的知识

泡茶人操作注意事项——情、神、意。注意仪容、仪表、仪态;忌香水、浓妆,凉鞋等。注意握手、坐下、捡拾的姿势。

不同类的茶有不同的功效。比如绿茶抗辐射、抗氧化、提神醒脑;黑茶降三高;乌龙茶减肥。

唉呀,真的涨姿势了。

说说茶的那些事

第四天,六大基本茶类的识别和冲泡(一)

这一天,我们认识了西湖龙井、太平猴魁、洞庭碧螺春、君山黄袍、白牡丹、白毫银针,并学习了绿茶的泡法。这个我要详细点说,因为我们生活中用到太多了。

器皿:玻璃杯。水温:80-85度。根据茶的老嫩程度,采用不同的投法。

1、上投法:茶形细嫩,全是芽头或满身披毫的绿茶适用于上投法。(如:碧螺春、信阳毛尖等...)

具体方法就是:先在杯中注入七分适宜85度左右温度的水(是烧沸后凉至此温度,下同),然后投茶。

2、中投法:茶形紧结,扁形或嫩度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两叶的绿茶,适宜用中投法。(如:西湖龙井、安吉白茶等...)

具体方法是:先在杯中注入三分适宜温度的水,然后投茶,轻转动杯中茶,以使茶叶浸润,然后再注水至七分满。

3、下投法:茶形较松,及嫩度较低的绿茶,适宜用下投法。(如: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等...)

具体方法就是:先在杯中投入适量的茶,然后沿杯壁注入适宜温度的水七分满。

大家分组冲泡老师准备的各种茶叶,然后在老师的指点下品评,感觉好牛皮有没有?

老师泡出的太平猴魁

第五天,继续学习六大基本茶类的识别和冲泡(之二)

这一天,我们主要了解了黑茶。

先是了解黑茶的种类——滇桂黑茶、湖北黑茶、湖南黑茶、川藏边销茶。

接着了解黑茶的用途——降脂减肥;增强肠胃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降血压、降血糖;抗衰老,调节脑神经作用;预防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清热降火、止渴生津;预防龋齿、去口臭;防辐射、抗癌症。好处太多了,以后不喝还不行。

然后了解黑茶的冲泡方法。我们主要学习了两种泡法:

杯泡法:用有盖紫砂或陶瓷杯,取茶4克,沸水冲泡,加盖2-3分钟后即可饮用。

传统煮饮法:取茶适量,将水烧至一沸时,将茶投入,至水滚沸后,文火再煮两分钟,停火滤渣后,分而热饮之。

说说茶的那些事

第六天,六大基本茶类的识别和冲泡(之三)

今天泡了两类茶:生普和铁观音。老师舍得传授,我们要学习的多,所以笔记也较多。

生普的泡法:可壶泡,100℃,年份越久可煮:100℃开水投茶,煮开就出汤,不要闭着盖子。

具体泡法:温壶,投茶,趁热摇壶催韵、醒茶、洗杯。

生普刺激性稍强于熟普,可随时间慢慢变得温润。

喝茶久了的一般老茶客最终大多回归品普洱老茶上面。

乌龙茶讲究有三闻:热闻茶花香非常馥郁,温闻有花香、甜香,冷闻有单独兰花之香。

茶树的发源地在中国,主要分布在云贵川一带。

乌龙茶(青茶)属于半发酵主要工艺是采青,做青,摇青,杀青,揉捻,发酵,干燥)茶区分为四大板块:闽(福建)南、闽北、广东、台湾

闽南四大花旦(铁观音、本山、毛蟹、黄金桂)

闽北四大名枞cong(大红袍、水仙、肉桂、白鸡冠)

广东(凤凰水仙,凤凰单枞,岭头单枞,饶平单枞)

台湾乌龙(冻顶乌龙,阿里山,台湾包种、梨山,东方美人,杉林溪)

繁是带绿的都需要进冰箱,绿茶冷藏、乌龙茶冷冻。保存期一年半。

乌龙泡法:内外温壶,洗杯,、趁热投茶、摇香,醒茶100℃水快进快出,内外温壶,出汤后盖子要打开一条缝,不能闷着。

铁观音需要啜饮,口齿留香,有这样的说法:一泡水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乌龙亦如此)。

第七天,结业茶会。

七天好快,一眨眼精致班就要结束了。最后一个晚上,老师还为我们准备了皇帝饼、龙须茶(宁红太子茶)这两款茶叶作为结业考查。

大家轮流坐到台前大显身手,老师在旁边给我们指毛病,虽然总还是破绽百出,不过,也还是像模像样哦。

呵呵,你来不来?来了,我就是战战兢兢也必定亲手为你煮茶一盏。

初识茶,收获满满。

品兰老师说“人道如茶道如商道”,“茶道如月,人心如江,千江有水千江月。”  仔细想想,除了茶本身,茶中所蕴藏的哲理、禅机,恐怕不是我们一时半会能参悟的吧?

来日方长,慢慢修行。

说说茶的那些事

相关文章

  • 说说茶的那些事

    说起喝茶,我想知道你是不是和我一样,是这样的: 一个茶杯,或一个保温杯,不管有什么茶叶,抓上一把,刚沸腾的开水,赶...

  • 说说这些年,喝过的茶

    这些年,开始习惯喝茶。可茶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了解不深,也就谈不上懂茶。只是可说说,工作生活中的那些茶事...

  • 说说那些事

    命运到底要不要靠运气 之前,我一直很相信一句话,人的命运有时候不仅仅是靠努力,还要靠运气。我们还经常听说,选择比努...

  • 柴米油盐酱醋茶【六】醋事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今天,说说关于醋的那些事。 记忆中,很小的时候家里是没有醋的,人们也不...

  • 说说早起的那些事

    意志和纪律需要你迫使自己行事,与此不同的是,仪式/习惯吸引你行事。《精力管理》 最近,跟四岁外...

  • 说说那些戒赌的事

    原创: 蓝雨 流星文苑 今天 不用我多说,所有人都知道赌博的坏处.包括那些赌徒,他们自己也知道。就像吸烟的...

  • 说说腐竹的那些事

    今天我来说说腐竹这件事。 其实,很多人会问我,你为什么卖腐竹?或者说,你可以做更赚钱的事情。 嗯,确实,在很多人眼...

  • 说说曹操的那些事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人物,他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是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

  • 说说家居的那些事

    2017年有幸排到了协会的人才安居房,本着房子是租的,生活是自己的理念,笔者开始了为期两个月业余时间装修、家居DI...

  • 说说我的那些事。

    秋风瑟瑟,坐在阶梯教室窗户旁的我不禁拉了一下敞了一个夏季的拉链,我即将在这个学校看到第三次落叶了。回首望去,自...

网友评论

  • 昔颜半知:我又来踩踩哟!
  • 析子:继续👌
  • 有云心更闲:喜欢茶女子
  • 南英子:好想喝一杯啊!
  • 663a989a3897:专业!
  • 老港:有收获,想起一个女同学喝茶严重居然缺钙。
    老港: @晏妟 在我北方这里本身喝茶的人少,我属于爱喝类型,然而女同学爱到品茶发疯,钙随尿液排泄,自然会缺钙。
    人在陌上: @老港 啊😄不会吧?
  • 一本万利:等着品你泡的茶
    人在陌上: @一本万利 希望真有这样的机会!
  • 鹅公庄主:老同学,看来系统学习班收获真大,几天就超过了我浸在黑茶里的十年!佩服佩服!
    鹅公庄主: @鹅公庄主 茶道,之所以称之为道,自然她是一个系统,茶叶集中了天地日月之精华,为天地人三才的联系桥梁,所以佛家讲究禅茶一位,道家喜爱茶道,因茶可以辅助悟道参禅。我们凡人品茶,在于洗涤尘埃,净化心灵,感觉劳累时,能放慢脚步,忘却烦恼,融入茶道的优雅和静节奏中,达到愉悦身心之目的。其实,书道、棋道、武道、花道、香道,几乎都相通。一己之见,仅供参考。
    人在陌上: @鹅公庄主 哪能和你比,别笑话我啦
    人在陌上: @鹅公庄主 😜

本文标题:说说茶的那些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csn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