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失掉了热情而已
最大的失去,是失去热情。
(一)
虽是冬天,但浓霜后的太阳分外温暖。正午时分,太阳照着的天空呈现出如水洗般的蓝色,干净、深邃,温柔地环抱着小县城边这一方小小的天地。
她站在学校食堂与公寓间的圆形花坛边烤着太阳。花坛很小,中间只有一棵刚移载不久的银杏树,许是冬天加移栽的缘故,这棵树上现在只剩下两三片零星的叶子,小而微黄,给这幅由蓝天和公寓红色的外墙组成的画面添了几点色彩。
拿起手机,她取了一角度,只照了树冠,看着照成的照片,她心生感慨:这树是冲破寒霜享受艳阳的骄傲,还是只余那几片叶相伴的孤独?
收回视线,她看向树下,三三两两回寝室的学生正从树下经过,她想起了自己在外读书的孩子。快四个月了,每个周内她都没有给孩子打过电话,是放心看淡,还是忙碌遗忘?她自己都不知道答案。
她想起自己留儿子一人在他们学校读书,自己换工作地点的理由。她原本以为凭儿子的实力考国重完全没有问题,再加上她明白护得了一时、护不了一世的道理,她想:早点放手让他自我管理,才能让他更快地成长为他自己。
她以为她不会后悔,可儿子这三个多月的表现让她对自己当初的决定产生了怀疑。她问自己:孩子本就未成年,自律性不强,是否还是应该由当家长的把自己认为正确的事给他安排完?如果是,那开学初他同意儿子的不换班是不是犯了大错?问着自己的同时,她心里又有另一个声音:孩子已经是十三岁的少年,他应该有选择自己想要东西的权利。
(二)
转过身来,她看向远方的天空,天还是那样蓝,太阳依旧放射出温暖的光,她不知道怎样才是正确的,“也许真要顺其自然。”她这样对自己说。
“可何为自然?”她想起了两年前她问朋友们的话。那时,她的性格和行事原则与现在完全不同,她对“顺其自然”的理解是“尽全力而后淡看结果”。那时的她好像没有什么害怕的事,还有着使不完的劲儿。
“可现在的我尽全力了吗?”她在太阳下默默地问着自己,“孩子的教育,我尽全力了吗?我自己所认为的对他独立意识的尊重,是不是我不尽责的一种借口呢?”“对工作我尽力了,可是我只重过程、不重视别人对我的结果的评价的这样一种心态,是人到中年的淡泊名利,还是没尽全力的懈怠呢?”“对生活无悲无喜,是经历生活后的淡定,还是自我放逐的消极呢?”
(三)
“佛系”,她突然想到这几天很流行的这个词,前几天,她其实很欣赏这个词,因为在她的理解里,就像婵琴说的一样,“这应该是活得通透与开放,大半生走过,名利都看淡;体验过物质的丰沛、精神的饱满,当下享受灵魂给予的安放。”这样的人“做自己想做的事,选择想过的生活,无须向外界证明什么。”看到这段文字,她觉得从内心层面来看,她已经很“佛系”。
“不知不觉间,我已经变成了这般心性了啊。”她兀自感叹道。“可我怎么就变成了这般心性了呢?真的是自己通透了吗?”她继续追问自己。要是以前,她怎么着都会想:那一份收入较好的工作,会给家庭带来更大的改观,会给儿子铺好更好的路,她会很积极地在那里工作下去。可是她不是以前的她了,她那会儿想的起:收入高低有何差异,自己已没什么需求;孩子终有孩子的路,目前的收入也能供孩子在外学习,那般辛苦也无多大意义。
“这不是佛系,这是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她好像明白了。也许人到中年可以随心地放弃一些东西,可不应该放弃自己可以做得最好的事情,可以负得更好的责任,不应该放弃对生活的热情。
“人最大的失去,是失去热情。”她想起前几天看书看到的这句话。“也许,正是因为前几年的经历让我失去了生活的热情,所以我现在才是自认为‘佛系’的心情。可孩子还小呢,他正需要被激发对学习的热情。”她想起《摔跤吧,爸爸》中的那位因着热爱,想把女儿培养成世界级的摔跤运动员的父亲,想起片末女孩们长大成功后对他们爸爸的感谢。
“孩子的人生还刚刚开始呢,不能让他受我的这种心境的影响。拼搏、进取才应该是他青春的主旋律。拿出热情来吧。”她边对自己说,边转身向办公楼走去。
2017年12月21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