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谋爱人生婚姻育儿想法
原生家庭:脱离共生,救赎自己

原生家庭:脱离共生,救赎自己

作者: 李文艳Avivi | 来源:发表于2018-02-16 20:12 被阅读148次

01

只有摆脱原生家庭对我们的负面影响,停止它,打破它,才能防止恶性循环,建立新的正向循环。伤人的父母都曾经也是受伤的孩子,父母作为曾经的孩子,可能从他们的原生家庭带来了各自的问题,同时还可能在彼此的交互中建立并形成新的恶性循环。比如父母其中一方容易暴怒,可能是因为工作生活中的隐忍或者不顺,而在家庭中对不相关的孩子发怒。在心理学上这种行为叫置换的心理防御机制。

也就是把自身的恐惧和焦虑指向一个对自己没有威胁的家庭成员,转移自己的情绪到弱小的孩子身上或者不去面对自己真正恐惧或焦虑的事情。作为子女,你可能习惯了这种暴怒虽然战战兢兢,还不知不觉直接地复制了这样的问题到自己的家庭中。

如果不希望原生家庭中父母显示出的问题在自己身上延续,面对伤害,理解其背后运行的心理机制——父母的暴怒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处理焦虑而采取的置换防御,你就能采用新办法来应对,用更成熟的防御机制来处理自己生活中的类似问题。

当你用新办法面对暴怒,你与父母间互动也会发生了变化。他们会发现自己受到了挑战,受到了质疑,这可能还会引发争端,也可能他们会用更激烈的方式去夺回“控制感”。因为每一个人都是在行为中不断确认自己的做法。在这种情况下,不要害怕,坚持自己的方式,不要再回到过去,最终你们之间的旧的互动方式会发生松动,新的方式由此建立,并与你确认。

勇敢面对,坚持更健康的方式,你会发现自己可以引领原生家庭的动态改变。同时你也会发现他们美好的积极的一面。

02

我们会同时对父母产生相反的两极化的感觉,一方面我们深深爱他们,依恋他们;另一方面是截然相反的我们嫌弃她们,对他们不满。该如何平衡我们对父母的爱和不满呢?最好的方式是列出大家共有的所有美好时刻。父母习惯把自己当作孩子,因为他们记忆中在你的孩童时期,才能感受到你对他们没有任何挑剔和埋怨。挑剔和埋怨他们害怕,也是他们不愿意和你继续发展进一步连接的原因。

理解了他们为什么始终要把你当成记忆中的那个孩子,你就能像个成年人一样去呵护他们,关怀他们,感恩他们。当你能为他们给你生命而感激,你就不用再担心自己被控制,你也就不会找理由把自己生命中遇到的困难挫折都记在他们头上,也更没有借口不继续前进。而这样,你就真正的从心理上离开了他们。

03

建立自己亲密朋友圈。通常你长大后会知道家人的为人处世之道是否适合社会、适应社会。跳出来看,有些家庭社会功能很差,比如从来没有社交:请过客、送过礼,与人发生争端时,总是失道寡助的那一方等。你在社会上的归属感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是你接触到的第一个社会,然后延伸到外部社会。你是根据父母的行为来理解社交和与人互动。

如果父母不能让你依靠和感到安全,可能你也很难与人深度沟通。比如你的父母常常在人前甜言蜜语,在人后却百般取笑对方,你在潜意识里也会接受这样的相处方式。如果你的父母关系恶劣,你在自己的两性亲密关系里,可能也会有不安全感的表现。

一个社会功能不佳的家庭,不成熟的父母或偏离社会关系的父母,你会对自己的社交能力缺乏信心,甚至有些痛苦。因为能你从童年开始在生活里就缺乏锻炼,但是你可以从现在开始锻炼。

那么如何开始锻炼?那么如何挑选和建立朋友圈?从自己的工作场所的同事、客户、老板,或者社交场所学校、社团、邻居等,各挑选一些人,建立友谊。15人以下是我们沟通和交流舒适的社交圈,再多,我们其实很难去维护。在西方社会,把朋友叫作被收养的家人。当他们成为自己的新家人后,和他们一起成长,信任他们,依赖他们,这个新的原生家庭以外的系统会让你拥有重新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04

建立自己的情感舒适区。无论家庭里如何混乱,我们都应该找到真正的自己,与自己的内心连接,让自已有一个情绪空间,让自己自省。比如:在自己的房间里、每天一小时不被打扰等。每天与自己的情绪共处一会,它们如同一个玩伴,和它们呆在一起。时间一长,你会发现自己的心理越来越健壮,越来越独立,你可以完全控制自己的生活。同时学习对自己负完全的责任。

什么是完全的责任感?就是面对任何事情,厘清什么是你可以控制,什么是你无法控性,划清界限。放手你控制不了的事情,不为此焦虑、自我责备、放弃羞耻感和认知扭曲。对可以控制的事情,负起责任,自我赋权,自我问责,认真努力。你就可以成为一个真正,完整的自己。

05

总结下来,5个要素能帮助我们摆脱原生家庭对我们的负面影响。

1.发现恶性循环,停止它,打破它,并建立新的正向循环;

2.发现家庭及父母美好的积极的方面;

3.建立自己的亲密朋友圈,成为家庭以外的系统;

4.设立自己的情感舒适区,与自己内心的玩伴共处;

5.赋予自己完全的责任,对自己赋权和问责。

-End-

相关文章

  • 原生家庭:脱离共生,救赎自己

    01 只有摆脱原生家庭对我们的负面影响,停止它,打破它,才能防止恶性循环,建立新的正向循环。伤人的父母都曾经也是受...

  • 原生家庭 共生环境

    正态分布 调整能力 脱离 融入

  • 与原生家庭共生

    我谈过几次失败的恋爱。失败的原因我总是归咎于自己身上,平时温和宽容的心理在亲密关系中就难以维持,对另一半总是...

  • 原生家庭的脱离

    最近这几天在大学城学习,室友说,她父亲去送自己的弟弟去上大学了。我听到后给自己的弟弟发了个短信,问有没有学校...

  • 脱离原生家庭影响

    之前有次和朋友们聊天说到原生家庭,让我们一起回忆小时候发生的事情,突然想起有次大年初一买雪糕吃,本来是很开...

  • 如何脱离原生家庭

    文/简 生活中,我们看到很多人和父母这么相处都处不好,但是又不能离开他们。每天传递负能量,教育孩子除了吼就没有别的...

  • 逃离父母,逃离原生家庭,可是父母往哪逃?

    近几年线上各种逃离原生家庭和归因原生家庭的论调,逃离原生家庭是个方法,逃离父母逃离关系中的互相共生的点,武志红和张...

  • 青春期的孩子哪些事情可以自己做?

    到了青春期孩子的第一欲望是与自己的原生家庭分离,而家长的第一欲望是让孩子与自己共生,这就产生了分离与共生...

  • 悲惨的童年:父亲出轨,妈妈拿刀去砍,被父亲打到脸肿吐血……

    原生家庭是我们一生的梦魇,只有直面内心深处的阴影,懂得包容黑暗,摆脱原生家庭的束缚,才能获得自己的救赎。 导读:最...

  • 热锅上的家庭~小心得

    找寻自我价值,学会接纳自己,也接纳对方,争破共生纠缠,解决家庭中的制衡力量、三角关系、原生家庭的影响,解决...

网友评论

  • 小彦in广州:写得不错,观点也很正向,如能减少错别字就非常完美了👍👍👍
    李文艳Avivi:@小彦in广州 谢谢!我去瞅瞅,把错别字揪出来:smile:

本文标题:原生家庭:脱离共生,救赎自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dip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