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新发
前几天,阅读了一篇朋友发给我的一篇短文,大意是为沙市市的衰弱而惋惜!沙市在我的记忆中是十分美丽的长江边的一座充满活力的明珠!

我的家乡在离沙市不足百里之遥的董市镇,儿时,董市的轮船码头只停靠沙宜班,也就是从沙市到宜昌的小火轮。每天上宜昌的一班,下沙市的一班,每天上午11点多到12点,两班船总会准时到达,每天上,下船的总有几百人,显得涌挤而繁荣,江边小型的候船室,茶馆,小饭馆生意红火,船码头也是小过候我们小伙伴喜欢玩耍的去处!也是我们小时候看世界的窗口!

第一次去沙市我不是坐轮船去的。那是1967年下半年,我在枝江一中读高中二年级,响应毛主席的号召进行步行串连,一大早从枝江出发步行,走到晚上,还没走到沙市,在离沙市还有20多里的太湖农场睡了一晚,第二天一大早就到了沙市。我们一行六名同学,打着"中南海捍卫兵团"的红旗走到中山路,遇到两位戴着红卫兵袖标的女生拦住了去路,向我们敬了一个标准的举手礼,然后很有礼貌地要求:请背诵毛主席语录!我很机械又大声地背诵:毛主席语录: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要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我的背诵赢得了两位沙市女红卫兵的认可!又向我们敬了个标准的举手礼,并客气地说:请通行!作为小集镇出来的红卫兵,没有给同学们丢脸,心里美滋滋的!繁华而整齐的中山大道,街道不宽,但显得清洁而繁华。从巷子口飘过来汤元的香味,钩起了我们的食欲,因为小时候就知道沙市的汤元十分好吃。我们不约而同地走到汤元摊位前,一人来了一碗香甜可口的桂花汤元,一人两根油条,油条又香又脆,汤元又糯又香又甜,那美味,五十年过去了,还在嘴里回味,至今难忘,这就是我第一次到沙市的经历。

两年后,我从学校上山下乡变成了枝江百里洲新华四队的知识青年。我们生产队有一艘木船,主要是用来从沙市运肥料到队里用的。只有我们生产队和沙市环卫所关系好,每年都要从沙市的公共厕所里掏大粪运到队上,我被队长分配到沙市参加运肥料,坐队上的木船来到沙市,住宿在沙市便河牛马交易市场的筒易旅社里,因为队上专门派的有一位男劳力长年免费为牛马行打扫卫生并积肥,每次够装一船了就派船来运输。这次,我是运输肥料的农民,船停靠在沙市长江边的宝塔河,从便河到宝塔河码头大约有十多里路程,早上赶早拉一车,上午拉一车,下午拉一车,一天拉三车,全都要穿行沙市的整个市区的街道。板车是遮盖着的,当我一个青年劳动力拉着大粪车穿行在沙市的大街小巷时,我十分自豪,没有自卑感,欢快地小跑似的拉着粪车,旁若无人的穿行,也没有市民关注我。反而对沙市增加了一份亲切感,因为我是为沙市人民在运输肥料和粪便!在为沙市的卫生在出力。这项工作整整干了三天,感觉沙市人民挺友善的!

1987年,离第一次到沙市过去了20年,我第三次来到沙市。这次我在襄樊铁路分局党委办公室工作,是陪同襄樊铁路分局党委书记李人霄到沙市出席襄樊铁路分局和沙市市政府共同举行的在沙市设立没有铁路的火车站的典礼仪式,仪式庄重而热烈,一位副市长和李书记在仪式上讲话,从此,沙市的轻工业产品往外通过铁路运输,可以直接在没有铁路的火车站沙市直接办理铁路运输手续,极大地方便了沙市的各个工厂企业,对沙市的经济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也为铁路运输扩大了货源,增加了货运量,是一项铁路与沙市市政府双赢的举措!晚上我们被市政府安排在当时在沙市算较好的将军宾馆休息,李书记住的是前不久歌唱家李谷一在沙市刚住过的总统套房,豪华而宽敞,会客厅,小型会议室,小型休息室,卧室。我感觉既铺张又浪费!第二天上午,我和书记早早地离开了沙市,临走时,一人送了一箱沙市产的"活力28洗衣粉"!

前后几十年,三次去沙市,给我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印象!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沙市还会崛起,因为她的根还在,那里的人民永远爱着美丽的沙市!!!

2018年8月16日于襄阳市东风路文人会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