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观察过很多骗老年人的现象,大体情形有些类似:
大妈,我看您气色挺好的,哟,您这个年纪了身板这么硬朗、腿脚还这么利索,真不错。儿女们的福气啊!
大妈有些得意,放松了警惕,攀谈起来,聊着聊着,推销员小伙精准的抓住了大妈的弱点——比如身体哪里不好(上了年纪身体都多少有点问题)。于是小伙的产品应运而生。
我们家这个产品就是专门针对您这个问题的,优势是1、2、3……如果您用了,多了不敢说,几个月之后,效果是4、5、6…,那些名人谁谁谁就是用我们家的产品解除了困扰他多年的顽疾。小伙讲的神采飞扬,说的连自己都信了。
大妈半信半疑,疑惑的眼神看着小伙。于是小伙使出了杀手锏:
大妈,如果您不买,看您这情况,很不乐观啊,您刚才说医院的检查报告,这事我们见的太多了,最清楚了,如果不控制的话,xxx时间之后,就严重了不好说了,不信你问大夫。好了,时间不早了,大妈,我得走了……
先是一阵捧,后是一阵诱惑,再加最后的恐吓,大妈最后买单。一笔骗人的交易形成。
回家后被家人发现,几千元买的就是一些杂粮粉,可以当饭吃,不吃也没啥。
关键点在于:先捧后吓的那个转折。能摧垮很多人的心理防御。
我曾看过一位健康专家讲养生的节目,老专家很博学,讲吃大蒜的好处:大蒜需要切成片或捣成蒜泥,有十分钟左右的氧化过程,产生大蒜素才能有抗癌的效果,恩不错,很好的常识。但请听下半句,大意是:凡是不这样吃的,那种把整瓣蒜直接放嘴里的人结果都很快得癌症死了。听完这句我就突然冒出“卧槽”的感觉,又他妈的开始忽悠了。
精简归纳就是:我按科学方法吃大蒜就能抗癌防癌(这句话很有道理);而不这样吃,就容易得癌症死得快(这句话很扯淡)。利用前半句的合理性,吊起人们的胃口,激起人们的共鸣,为下半句蛊惑人心打下基础,起到很好的清醒催眠的冲击效果,忽悠、洗脑就是这样发生的。
得到了,是“好”,得不到,也不一定是“坏”,中间还有“中”呢。
这个逻辑是:你买彩票中了一千万,很好;你没中,你去死吧。典型的幼稚化的非黑即白,却忽悠了很多人。
现实情况是:我中奖了,我很高兴;我没中奖,还继续我的生活呀。而不是,没中奖,我就没法活了。在纯黑纯白之间,更多的是中间态、混合态、混沌态和平衡态,却被人们忽略了。因为有深层情结的触动,比如关于生命的,来自内心深处的恐惧来袭的时候,理智很难战胜情感的冲击。
骗人销售就是制造了这样一个逻辑:先夸赞你,建立关系连接,你买我的产品,多么好多么好;你不买,呵呵,你会痛不欲生的(会死的)。短时间内用两个极端来冲击你的情感耐受力、绞杀你的理智思考力。就像一块石头被晒得很热、滚烫,这时一阵急雨冷风就能把坚硬的它给瞬间击裂。心理防范多数就是这样被骗子摧垮的。
他们抓住了目标客户的痛点,而这个痛点是与生命相关的,是根深蒂固的集体潜意识的对死亡情结的深层反应,这也是骗子最让人憎恨的地方。总是冲击人内心最柔软最脆弱最易受伤的地方。
防范的方法其实也很简单:更好的认识自己(其实这是一辈子的功课),我没你说的那么好,我也没你说的那么坏,我和你又不熟,你搞得比专家还了解我。
你特么半仙么?!
——精英私人心理顾问:才少高占民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