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过太多童话故事,以至于对于身边的世界常常抱有一种圣母玛利亚的心态,总觉得万物皆有灵,我爱万物,万物爱我。我特别羡慕童话里的公主能与各种各样的动物交流,动物们也非常友好,有一段时间我就很虔诚地相信我也是可以与动物们交流的,只要我足够诚心,友善的动物们也一定可以发现我。
结果当然是不行,我费了老劲也根本不能听懂树上的鸟儿在说什么,在家里遇见老鼠对视半天人家只会在你转身的一瞬间跑得无影无踪。曾经家里有一只买来待宰的鸡,我抱着它摸着它的毛说了半天的话,它安安静静地待在我的怀里,我看着它一眨一眨的小眼睛以为它听懂了,起身约好第二天再来跟它说话的时候发现它在我身上留下了一坨新鲜的鸡屎,被我妈发现挨了好一顿打。
但这并没有浇熄我对动物的喜爱以及与动物交流的热情。直到有一天,我在学校的厕所隔间遇到一只迷路的小野猫,很小很小的小野猫,缩在厕所的隔间里,哀哀地低叫着。彼时我们班的班长已经在外面耐心哄了它半天,现在想来,大概是那时候围着它的人太多,所以它害怕不敢出来。但那时候我不这么想,我想,这个可怜的小家伙一定是没有感受到人群中有真正关心它的人,所以它不敢出来,但是没关系,我是真的爱它的,我去它一定会信任我乖乖地出来。于是那一刻我感到自己化身为格林童话里用意念就可以与动物交流的艾莉亚公主,我蹲下身与小猫猫惊恐地眼神交流了一会儿,默默地告诉它不要怕,然后感觉全身充满光环地伸手去抓那只哀叫地更凄厉的小猫,果不其然被狠狠挠了一爪子。小猫以一种不可置信的速度麻利逃离了现场,不知所踪。这下换我哀嚎了,我一路鬼哭狼嚎着被班长带去了校医室,然后又被校医押着去打了狂犬疫苗。一路上我哭得实在太伤心,校医以为我害怕,不停地安慰我,但他哪里会知道呢,这不是伤不伤的事情,这是一个关于梦的破碎的故事啊。
后来我大概是终于从童话里回到现实世界,我还是喜欢小动物,却多了很多惧怕,路上看到猫猫狗狗都是刻意绕路走,也不再去想与动物交流这种荒唐的事情,变成了一个正常无趣的大人。
事情的转机大概还是要从我去新西兰的时候开始。众所周知,因为健全的动物权利保障制度,新西兰是动物的天堂,而且那里的动物根本不怕人,不怕人到什么地步呢,如果你去mission bay买上一磅薯条在海边吃,马上就会呼啦啦过来一群强盗一样的海鸥抢你的薯条抢到你措手不及,一根不剩。而你敢还手殴打回去马上就是一张几万刀的罚单过来罚到你倾家荡产。所以,一个成熟的游客是不会在新西兰的海边吃薯条的,汉堡也不行。好在我不住海边,所以总归还是与动物们相安无事,我还是那个高冷的不爱与动物邻居们接触的我。
然而,有一天清晨,我像往常一样早早起来准备做早饭的时候,却听到门口传来一声声不寻常的喵喵叫声。我打开门,是一只奶牛色的半大小猫,大约是饿了,倚在门边焦急地喵喵喵,看我开门后又过来乖巧地蹭我的腿。高冷归高冷,秉持着接济流浪汉的态度,我勉强凑了一点猫可以吃的东西给他,他狼吞虎咽地吃完了,然后一溜烟跑了,无影无踪。我不禁在心里冷笑,畜生就是畜生,它们是不会懂感恩的。
没想到,第二天这家伙又来了。一样地喵喵喵,一样地蹭腿,一样地要吃的。秉持着伸手不打笑脸猫的原则,我又很没原则地给他凑了一碗吃的。这次他吃完没有直接跑,而是在原地停留了一会儿,轻轻喵了两声,我以为他没有吃饱,又拿了一点过来,他并没有吃,而是在我腿上轻轻蹭了起来。难道他是邀请我rua他的毛?我有些迟疑,但还是把手放在他的背上轻轻拍了两下。猫猫的毛,真的好软呀。
第三天这家伙又来了。好在我早已买好猫粮等着了。本来还有点担心,想他可能是有人养着,偶尔出来换换口味,猫粮可能要浪费。但是他果然还是不要脸地来了。罢了,看在他让我rua毛的份上,吃就吃吧。
后来这个厚脸皮的小家伙就经常来了,但我也并没有算是他的主人。他像一个渣男一样,定点来吃软饭,允许你跟他玩,等他玩够了就潇洒离去,第二天再定时来吃软饭。我以为日子就会这样无波无澜地过去,直到有一天,门外又来了一只喵喵喵。那是一只成年三花猫,也像他一样,在门口乖巧地讨食。算了,两个人吃软饭跟一个人吃软饭也差不多。
就这样又相安无事过了一段时间,直到有一天早上,除了那两声熟悉的喵喵喵之外,又多了一堆微弱的喵喵喵。一堆!我赶紧走出去看,吓到差点惊叫,门外一只木箱顶上堆了一二三四只看起来刚刚断奶只有巴掌大的小奶猫,在微寒的天气下正咕涌咕涌地挤在一起取暖。到此时我才算明白,那只成年猫应该是一开始那只猫的妈妈,并且这位母亲后面又诞下了四只小猫,现在这温馨的一家人正团聚在我的门口要吃的。
一时之间又无奈又感动。无奈地是被这一家子讹上了,感动的是我何德何能,居然得到了小猫咪的信任。一刹那我想起多年前那个下午,那个小野猫惊恐地逃走,艾莉亚梦碎的下午,那个我再也不相信童话的下午,变成了一个无趣冰冷的大人的下午。不知为何我脑海里想起了曾看过的一篇文章的片段,那是Justin Horgenschlag写给Miss Lester的信中的一句话,“I think love is a touch and yet not a touch.”,翻译过来就是“爱是想要触碰却又收回手”。我想我在那一刹那明白了爱的意义,爱不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的执念,相反地,爱是乐于给予的放手。我想,这是童话故事不会告诉我们的。但是,圣母玛利亚和艾莉亚公主不正是拥有着将爱给予却不求回报的信念才获得了世间万物的爱戴吗?
万物皆有灵,感谢小猫咪给予我的救赎。
在这不完美的世间,爱,是唯一救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