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中国通史》看到“宗教信仰”这章的时候觉得极其有意思。给了我对于宗教新的定义。
我并非是佛教信徒,平时对于宗教也没有什么兴趣。年幼的时候妈妈奶奶都在寺庙里工作,家里每逢初一十五总是要烧香拜佛,过年的时候也总要到寺庙里拜祭一番,我们姐妹几人从小身上都带着类似于降魔杵,降魔斧等一类从寺庙里求来辟邪的物件。前些时日妹妹还因为梦魇让奶奶到寺庙里求了护身符。身边的一切似乎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佛的踪迹。
小的时候看了鬼故事总是要神神叨叨的怕上许久,走个夜路都觉得身后有东西,疑神疑鬼的很是害怕,必定要捏紧了胸前的降魔杵才安心。越长大越觉得这些鬼鬼神神的东西让人不喜,渐渐地也就不太参与这些了连鬼故事都不看了。后来对于宗教一类有关事物也都避而远之,总觉得这都是一些神神鬼鬼没边的东西。
还记得前一段时间,楼上的阿姨常常到家里玩,时常跟母亲一聊就是一个下午,起初我很是感激有个人能跟妈妈聊的来,妈妈围着这个家操劳了一辈子竟然连交友的时间也都舍了,现在能找个聊的来的一起玩玩很是让我开心。
后来妈妈要我给她买一本《心经》,我很是惊讶,虽说妈妈早些年在寺庙里工作也被庙里的师傅逼着读了些经文,但她已经从寺庙里离职多年现在是出了名的见字倒,看书就要睡觉的,现在居然要求看书。我一直秉持着开卷有益的原则,不管是什么书吧看看总是好的于是给妈妈购置了《心经》,但是对于妈妈她们的聊天内容还是有点疑惑。
后来我终于逮住了一个机会听她们聊天,听的我很是气愤,原来这阿姨上我家传教来了。她絮絮叨叨的说着什么十八层地狱,什么阿鼻地狱如何如何......还给妈妈看了一些蛊惑人的视频。我从不反对妈妈信教,但是却不喜妈妈沉迷于这些鬼鬼怪怪的东西,就算是信教也该是信一些积极的东西而不是迷信。

上学的时候曾读过一句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也曾听闻史上著名的灭佛运动。对于南朝这多到让人惊讶的寺庙,我感到十分惊叹,那么多寺庙那得有多少僧人,僧人不纳税,那么多僧人那谁耕田,谁戍边?可是对于后来的灭佛运动我也表示惊讶,佛寺在我看来多少也是有一些神圣性的怎么,怎么下得了手。
矛盾吧?很是矛盾,对于宗教的看法,就是那么矛盾。
今日看书才知道佛教是释迦牟尼创建,他在青少年时即感到人世变幻无常,深思解脱人生苦难之道。29岁出家修行。得道成佛,在印度向大众宣传自己证悟的真理,拥有越来越多的信徒,从而组织教团,形成佛教。释迦牟尼觉得世界皆苦,求如何解脱。对于这一点我便觉得不解,若世间皆苦,人来世上走一遭皆为消业,那也未免苦楚无趣。照佛家所说,不做就不会造业,那自然无业也就消了这累世的业也就可以涅槃了。人来世上走一遭什么都不做那来干嘛?
佛教是东汉时候流入中国的,为何是东汉呢?对此我对于书中的给出的答案很是信服。书上说“东汉末年,世界大乱,人无出路。”又说“东汉末年到三国时,人人无信心,因此有佛教出现,说做坏人的下一世要遭受报应,做好人的今世受苦,但下一世有好报,因此人生转向积极,重新振奋了。”
是了,人在绝望的时候便最是相信希望的,在东汉乱世,世人皆已走投无路,此时给他们一点希望他们便会无条件的相信,而佛教恰在此时传入,佛说今生来世,今世受苦来世享福,这便是这一世无望众人唯一的希望了。
如此看来,宗教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苦难之人的一点子希望寄托。我也算明白为何越是乱世宗教信仰就愈发盛行。但也说释迦牟尼向世人宣传的是自己证悟,那这其中也定是蕴含着一些哲理的,那么也就是说佛学其中也是蕴含着哲学的,并非全是虚无的。
这世界最盛行的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是多神教,基督教是一神教,前些年西方有一种说法,一神教是高级的,多神教是低级的。这听上去多少有些荒谬。
宗教的产生,多少和地理环境是有关系的,例如印度气候暖,人们觉得天地丰富,故信仰多神,埃及也是信仰多神。再入阿拉伯是海边沙漠,觉得天地简单,故选一神教。总不能说埃及人,印度人就是低级的,美利坚人就是高级的。荒谬~
再说回佛教,佛教虽说是从印度传入的,但中国的佛教也并非与印度的一模一样,如今佛教传遍世界,在各个国家生根,但也因着各国的国情有了不同的变化。各个国家的佛教都慢慢演变成了最适合本国国民的佛教。
我们对于佛学对于佛教可以信,也可以不信,不懂,但如若要信,我认为那遍要多多学习一些正统的,三观端正的佛学,切莫要偏听偏信,只学了一些三姑六婆的把戏。书中有一句话说的极好,不管信与不信,我们皆可以了解一些有名的高僧故事,有空读一读《高僧传》也是别有意趣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