刨地

作者: 清泉明月T_T | 来源:发表于2021-09-29 09:41 被阅读0次

     

    学历史我们都知道,从战国时期,我们中华民族就开始用牛拉犁耕地了,解放以后的生产队时期,发达地区用拖拉机耕地,条件差一点的用牛拉犁耕地,两千多年过去了,农业生产在工具方面似乎没有多大进步。而后来施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耕地的工具似乎还后退了一步,别的地方不知道,在我的家乡沂蒙山区,耕地翻地采取用䦆头刨地的方式。分地时的耕牛,以抓阄的形式分给了个人。

    在掰玉米之后,地里还要种冬小麦,这就要刨地、耧地。刨地要分两步进行,先要把玉米根刨出来,再一䦆头一䦆头的把地刨开,刨的松软。

    两手握着䦆头把,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将䦆头刚刚扬起,对准玉米根部,使劲刨进坚硬的土里,然后用力一翘,将玉米根整个的掀出来,再用䦆头后跟使劲的摔打带着大块土的玉米根,使之附着的土全部脱落,把它们扔在一边,就可以正式的刨地了。

      刨地往往打赤脚,要不然把地刨得松软之后,又会被鞋子踩结实,而且在刨地的过程中,扬起的土会灌进鞋子里,粘在脚上很难受。

      就这样,赤着脚,还是将䦆头高高扬起来,将䦆头铁质部分狠狠的插进土里去,用力一拉,将大块的土掀开,再横着䦆头头部,今将大块的土块击打成碎块,这仅仅完成了一个䦆头的工作量,就像走路完成了一个步幅一样。

      不断的重复这样的动作,刨完眼前的半米左右的范围,就要向前移动一下,将坚硬的地面刨得松松软软,身后留下清晰的深深的脚印。

      刨地是极其累人的农活,玉米地经过一个生长期,被夏季的雨水浇灌,变得坚硬板结。一䦆头下去,需要腰的扭动,胳膊的挥动,腕部的带动,腿还要坚如磐石,一个动作下来,用上了全身的力气,不经常干这个活的,刨十来分钟,就会被累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衣衫浸湿。作为学习为主业,周末偶尔回家干点农活的少年我,对此有着很深的感受。往往开始和父亲并行刨地,刨着刨着,父亲就很轻松的赶在了全面,而我,还在三住两歇,不断的停下来擦汗,大口喘气,将感觉要断的小腰活动一下,再挥起䦆头向着大地用力,试图去追赶父亲。而父亲,作为资深农民,不紧不慢,不急不躁,总是追不上,我是深感自愧不如的。

      而我,这样的活也仅仅是偶尔为之地,父母就不用说了,哥哥姐姐在成家之前,没少干这样的活。刨完地回家之后,拖着疲惫的身体,望着家门一步步挪动,好不容易洗手坐在饭桌前,往往手里拿不住煎饼,强撑着眼皮吃完饭之后,一下子倒在幸福的床铺上,和衣沉沉睡去,这时候母亲疼得不得了。

    地刨好之后,还是坑洼不平的,父亲就用二师兄用的那种钉耙,倒退着将地耧平,这样就可以种麦子了。        好在改革开放以后的生产力发展实在是快,在手工刨地进行了大概二十多年之后,耕地的小型农业机械开始出现了,一家人几亩地,用不着自己买,花点钱就可以租用,只可惜父亲年事已高,没有享受几年这样不用刨地的好时光,就被兄妹几个“勒令”退休了,退休金自然是没地方领,就被我们几个承包了。

相关文章

  • 刨地

    遵照老苏家大婶儿的“嘱咐”,我在问过父亲并得到肯定的答案后,来到院子里,拿起倚在田垄边南瓜架上的铁锨开始翻地。 大...

  • 刨地

    刨地 水阔船稀暖风轻,地刨半垧筋骨疼。 日上三竿人慵懒,红了芍药绿了葱。

  • 刨地

    学历史我们都知道,从战国时期,我们中华民族就开始用牛拉犁耕地了,解放以后的生产队时期,发达地区用拖拉机...

  • 刨地瓜

    已是深秋,刨地瓜的时候到了。 地瓜种在东河果园的一角,同白菜种在一起,一东一西,东是地瓜地,西是白菜地。 到达地瓜...

  • 刨地瓜

    原计划下周末刨地瓜的,可S非愿意今天去刨。去就去吧,早一周晚一周无所谓。 今年的地瓜特别不给力,雨水勤...

  • 童年:刨地瓜

    这是小时候翻山越岭寻觅的藤蔓植物上长出的果子,俗称“地瓜”,因为长在藤上,深进地里,进到崖缝。通常在打谷子的季节成...

  • 霜降,刨地瓜

    霜降,二十四节气之一。 过了霜降,刨完地瓜以后整个秋收就宣告结束了。 今年虽然雨水比较多,但种在山耩地的地瓜长得还...

  • 刨地的父亲

    在山坡上,父亲像流水线上的机器人 高高举起锄头,轻车熟路的撞向大地 轻而易举的,很快种下土豆玉米高粱 又很快收割,...

  • 单向11

    刨地的回响 瑟缩的身影 定格化形

  • 被拒稿,带给我的思考

    首先我要说明我的身份,我是农民,我的祖辈都是农民。农民的职责就是刨地。我们的刨地态度就是踏实,实诚,勤劳,耐苦,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刨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dzdn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