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按]
写这篇文章的朋友,已经在体制内做了十九年的教师,如今,四十岁了,辞职南下,寻找生命的另一处起点,勇气和魄力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这篇文是辞职后书写的,但是被要求删除,我用这样的方式留下来,希望不至于惹出祸端来哦!
一
我辞职了。
本来是不想公开说这件事的。一年前,我和一位朋友就双双约定:如果辞职,决不写情绪化文字,决不让那些没有条件离开体制的同行们收获一堆厌恶职业情绪却不得不踩着刹车前进。
半年前,她辞了,百万粉丝的公众号上,果然静悄悄的。
那,我为什么要公开说呢?是从决定作出之后,各种求证、各种惊讶、各种问题已经纷至沓来,我解释不及。
但,我还是在犹豫:写还是不写?
这时,张祖庆老师的一篇辞职文章已经刷屏了。我点开看了,哦,辞职信可以写得清新明亮!真好!
也刚看到了朋友卡卡去年的辞职信,不裹挟,不煽情,理性,温情,真好!
我们这些离开体制的人,应该让我们的同事读了我们的文字之后,在教育行走的长途跋涉里,有一股笃定大气的少年精神;在朝九晚五的风尘仆仆里,有会当击水三千里的勇气。——这才是我们作为知识分子应有的德行与担当。
我想写了,你们要听吗?
二
你为什么辞职?
这是这些天来问的最多的问题。
因为天性浪漫和不安于平庸,我的灵魂之水总是流向远方。
远方,有一棵橄榄树,呼唤着我。人生有限,我渴望更多的体验,我渴望寻找边界。
也不是原来不好我才走的,而是为了未来更好我才走的。生活的理想,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所有的选择都指向生命的完善。
我感恩学校给了我培养,我感恩伙伴们给我的帮助,我一直以勤勉的工作来回报我所受的关爱,回想过往,无愧于心。我珍惜我与伙伴们结下的美好友谊,这些天来,他们用一杯又一杯盛满了牵挂的美酒来祝福我,用一句又一句殷切的叮咛来为我壮行。
因为对脚下的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我会以更好的生命成长姿态,来回馈这份爱。
德不孤,必有邻。未来,还会有美好的相遇。
过去与现在,一并深爱。
我不想未来有一天充满遗憾地回味当年:曾经有一份很好的机会摆在我的面前,因为胆怯,我没有接住,等到我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
三
这个岁数了,还要改变吗?
青春,不是一段年华,而是一种状态。我的性格里,一直有一种与年龄不相称的朝气和激情。
我爱孩子,我能做走心的教育。
我爱阅读,我爱表达,我上课从来不循规蹈矩,我用我全部的阅读史在上课,学生喜欢我的课。
根据吸引力法则,你眼前的一切,都是你吸引过来的,你想要什么,最终你就会过什么样的生活。
我从来都是抱着研究的心态在做课程,在我的电脑里,有很多个文件夹里,每一个文件夹,都是我多年心血的积累,都是一个宝藏。
我曾尝试过做自由教师,把我的课程推给孩子们,果真,这些营养多口感好的课程,让孩子们大开眼界,喜欢得不得了,都不愿意下课!
可是,我的作品获了奖。接着,我遇见了教育行走,我遇见了张文质老师,遇见了刀哥,遇见了专家型校长吕云萍,在苏州我跟来自全国各地的500多名教师一起唱《行走之歌》,那些天,《行走之歌》一直在会场上循环播放,每一个字眼每一个句子都像温柔的琴弦,拨动着我的心灵,我好想大哭一场啊!
后来,我就去了厦门英才学校,我看到了蓝蓝的海,茂盛得滴出油的大榕树、火红的凤凰树、玉树临风一表人才的椰子树,我听他们描述了365天没有雾霾的天,我见到了一群成长中的教师,确认了眼神,知道是遇见了一群同频共振的人……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心动了,我就行动了。
我见过那样的年轻人:很早就放弃了成长,混吃等死得过且过……
比起他们,我老吗?
四
带着孩子到厦门?没听说福建的高考比河南低多少啊?
网上盛传着一个高考难度地图,河南是地狱模式,而福建是普通模式。
但这个是否可信呢?我还不确定。
不同省份的高考难度,一直是一个撕扯不清的问题。但高考录取,本质上是一种省内筛选,各省的考生人数、985高校的数量、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内驱力等等都决定了考试的难易程度。
那些从南阳到郑州的“郑漂”们,连河南省都没有出,难道是为了享受高考优惠政策吗?
能搭上快车,固然可喜;搭不上,孩子能到新环境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就是收获。
再者,孩子从一个四线城市来到一个二线城市,这样的成长经历就是一笔难得的教育资源。
五
你心里有过怕吗?
有,我在课堂上没有获得过充分的发展,在我成长渴望最强烈的岁月里,没有平台,直到尴尬的年龄……
于是,我一次次离开,一次次走进更好的平台,一次次遇到更多同频的人。
我用努力证明了“是魔还是仙,我命由我不由天。”
未来,我的短板还可能暴露出来。
但我正在刻苦学习,我要用实际行动证明:
你现在看到的苗旭峰,绝对不是两年前见到的苗旭峰!
你今天看到的苗旭峰,也绝对不是三天前看到的苗旭峰!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只要潜心教课,总能在课堂上带着一群小花朵精彩绽放;只要用爱和智慧做教育,就能走进学生心灵。只要克服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就一定能一定能让自信和快乐飞上眼角眉梢。
《银河补习班》用马飞在太空里解决难题的事情就告诉我们:“只要脑子一直想,一直想,你就可以干这个地球上所有的事情。”
还有,我没有完整地带过一个班,没有系统地掌握孩子们阶段成长的变化过程。
我教学19年,一直很强烈的跟班走的愿望。当年在农村,为想跟班多次找校长,得到的回复是:学校不具备跟班走的条件。进城后终于具备这个条件了,外面机会不等人。
我跟这个班的学生有着很深的感情,我走进过几乎所有孩子的家庭,我熟知每一个孩子的特点,我为他们记录下很多的教育笔记,我们这个团队互相鼓励,直到清风徐来拾阶而上。
你不会为学生……
不!我不做春蚕,不做蜡烛!我不愿意苦力式教师,我从来都发自内心地抵触这种带着浓厚悲情色彩的比喻。
教育的本质在于唤醒,教师生命的姿态必须是美好的,我要用美好唤醒美好。
因为知道自己要走,我能做的,是跟学生保持距离,临别不煽情,不跟继任者增大中途接班的工作难度,不让学生陷入离别的伤感中迟迟不能启动引擎。
六
未来一段,如何生活?
适应,适应中原教育与沿海教育的不同,适应中原人从吃面到吃米的转变,适应更多我可能预料不到的不适……
锻炼,车愈坚而行愈远……
拜师,磨课,补短板……
读书,写文……
一如既往地善良,一如既往地乐于分享,一如既往地积极向上……
一个新环境并不意味着比前一个环境更轻松,同样有行到水穷处的郁闷,未来,我会遇到很多的困难。
但是,人生短暂,想想你最想要的是什么。
我想到了冰心的《谈生命》,有的生命像一江春水,水的灵魂是流动。但有的生命像一棵小树,树的价值是坚守。你是水还是树,你自己判断。
既有教育情怀又有专业素养的教师,无论在哪里,都值得敬重。
离开体制前,我特意拜访了南阳老农徐玉坤,这位72岁的老人, 12年来,骑行四大洲,25个国家。单骑擎旗走天下,面朝世界背朝风。
那平凡而坚韧的生命,执着而明亮的灵魂,那活出了自我掌控感的人生,让我热泪盈眶!
这个“穷游”的老人,一路上栉风沐雨,吃过多少苦头,从来都没有后悔过。我约他的女儿胡秋菊喝茶,我们把老人的意思提炼了一下就是:
选择你向往的,承担你选择的。
我也一样!
七
我是在回复大家吗?是的,愿回复的同时我能以生命成长的美好姿态唤醒更多的生命成长,同时,写,是对前一段生活的有余味的咀嚼,是对人生下半场的规划与展望,从而找准方向,铿锵向前。
最后,我们一起唱《行走之歌》吧!
“我一直在走啊,为了看看心中的太阳;
我一直在走啊,为了看看水中的月亮。
自由的教师,创造自己的乌托邦。
翻过一座山,我的朋友在前方。
走进一座城,我的理想还在我心上。
一群勇敢的人啦什么都不害怕。
一群快乐的人啦走在自由的大地上。”
边走边唱,让我们一起走在追梦的路上,我们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