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檀弓下》有这样一篇短文: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饥者而食之。有饥者,蒙袂、辑履,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黔敖是何许人?
春秋时齐国的一个富翁。
在齐国出现严重的饥荒时,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个慈善家。
可是,问题是黔敖看到饥饿的人,却说:“呶!快来吃吧!”
读到这,我们自然而然会联想起许多现代版的“黔敖”,经常把受助的弱者拉到舞台上,然后,主持人会以大段煽情的话语引导受助者声泪俱下地讲出感恩的话语。
“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宁死不受“嗟来之食”也好、“请来之食”也罢,“黔敖”们实在没有真正体会到人的尊严!
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不在于有多少富豪,多少高楼大厦,而在于弱者是否有尊严的活着。
尊严是什么?
《辞海》上解释说:就是庄重而有威严,使人尊重。尊,在古汉语中意为酒器。古代宗庙祭祀时常用尊来盛酒,祭祀者“必竦手以承之”,即要毕恭毕敬双手捧尊,因此“尊”字透着一种神秘、庄重、尊贵、肃穆的气氛,“尊严”则被引申为庄严肃穆、尊贵威严的样子。
在等级森严的古代中国,尊严曾是上位者的特权。《论语》里说:“上者尊严而危,民者卑贱而神。”意思是,上位者的威望源于他的尊严,而百姓因为卑贱而臣服于他。一个人尊严的有无、尊严的多少完全和他的身份等级挂钩。
身份?
百度百科这样释义:人的出身和社会地位。
写到这,开始有点无语了。
好吧,有尊严的活着!
2020年10月31日
唐家湾金凤路6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