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晴悦的《二十几岁,没有十年》这样写道:“你年轻时去过的地方,居住过的城市,他们都深深地影响着你。巴黎也好,北京也好,又或者是大理、桂林,或者我们居住的三线小城。因为每个城市都有它与生俱来的气质,并且这样的气质将在你年轻的时候,悄无声息地亲润着你,影响你,改变你。”
我曾经非常的向往北京。无论是去北京工作还是上学都是我非常愿意的事情。
为了考上北京的大学,我曾经参加过三次高考。
如果不是心存着一定要去北京的念想,我便不会放弃前面两次的机会。第一年我考上了本市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第二年考上的是上海理工大学。如果我不这么固执,就不会有那两年生活的黑暗和风雨。
我一心想考北京的大学,哪怕当时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对于一个家境不那么好的我来说的确是一个跳出固有阶层的机会。
通知书来的时候我躲在自己的房间哭了整整一个下午,那种放弃的不舍就像在心里边剜掉了一块肉一样,直到现在仍旧感同身受。
过后不久,我就联系了一家中介公司,找到了一份去北京做事的工作。辞别了父母,坐上了北上的火车。
三十个小时的时间,我看着我熟悉的景色一点点后退,看着眼前出现的从不曾出现的画面惊呼。同车的大部分都是跟我一般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当看到出现在窗户外面的奔腾着的黄河水的时候,车厢里响起一片“啊”的声音。
其他的人看到这样一群年轻人因为看到黄河发出的惊叹声,有人会心一笑,有人摇头不语。如果那时候的我足够聪明的话,就能够知道他们是对一群没见过市面的年轻人的一种嗤笑。
年轻的时候,很多事情很多故事都是从书里了解到,尤其是生活在小城市里边的,从农村出来的姑娘,见识少的可怜,更别说现在常挂在嘴边的眼界了。时代日新月异,我十八岁才出省城去到向往的北京,而我现在的儿子女儿早在十岁之前就到过许多地方,见识了许多不同的风情。
如果十八岁的我眼界宽一点,我也不会放弃上大学深造的机会,然后寻找完成梦想的机会。
我们一行人去北京是去做服务员。招人的是一家湘菜馆,地点在隔天安门只有半个小时路程的地方,店面只有两层,装修的富丽堂皇。吃住在一起。食堂在地下二楼,宿舍在地下三楼。
住的地方是男女混居,全部是铁架子床,上下两层,一溜儿排着,四个角常年四季几台鼓风机吹着,可是仍旧湿漉漉的。
可是这些都没有打消我兴奋。
当天晚上不用上班,带我们来的中介简单给我们介绍交接了一下就走了,拿走了巨大数额的中介费,我偷听到招到一个人是两百元的中介费,我们当时男男女女一共差不多有上百人。
我和在火车上简单交来的几个朋友兴致勃勃的去逛天安门。
天安门真大啊,那时候想,同行的一个男孩子说:“要是有机会能够来看一次升旗就好了。”我就心想找机会一定要来一次,最后一次也没来过。饭馆每晚上十点打烊,我们排队洗漱总要到一两点才能上床睡觉,早上九点上班。
哪怕在北京呆了半年,甚至都没有出去逛过一次街,连北京城是怎么样都没有感受过。
哪怕后来一直没有机会在北京工作,可是我还是特别感谢这次经历。在上班过程中真的是见到了太多太多跟小城市不一样的人和不一样的教养。这让我对北京这个城市不仅没有被地下室潮湿阴暗的住房所吓到,而是升起了更多的渴望。
哪怕是后来第三次高考填志愿的时候,明明录取西安美院是十拿九稳的事情,我却为了拼一把硬是冒着差了几十分的分险报了北京的学校。
老公后来问我后不后悔,我说不后悔。有什么可后悔的呢?我拼过了,拼到我再没有实力再拼。我的美术老师考了八年才考上中国美院。考上中国美院的时候他的画在市场上都可以卖钱了。尽管我也想继续,可是我不行,三年已经是我能争取的极限了。
现在居住的城市呆了十多年了,我的行为方式,我的饮食方式等等都潜移默化的被改变了。我已经很难适应其他城市的生活。早两年我去北京旅游,因为吃不惯北京的食物,我到处找湘菜馆。我在北京的朋友对我照顾颇多,也是他们让我对这个城市了解得更加深入。
如今我已经没有了对一定要去北京的执念。
但是我常常会跟我女儿讲,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多出去走走,一定不要将眼光放在自己这一亩三分地。你见识过这个世界的广阔,见识了不同民族的风情,认识了许许多多来自天南地北的人,你就不会被眼前小小的困难和辛苦打倒。
说到我那个在北京的同学,之前我在我的文章中也提到过她。我特别佩服的一个女孩子。
她之前大学学校的环境艺术设计。现在做的是建筑设计。
我佩服她的是她愿意改变的勇气。虽说都是设计种类,可是建筑设计可比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设计需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之多之难都是她之前工作所不能比的。可是这些在她这里通通都不是问题。
晚上下班回家后每天晚上都要看很厚很厚的建筑理论。从事这行的大部分是男生,有时候改图改到半夜直接就在公司睡了。有很多公司男同事都坚持不下去了。
不过辛苦总算没白费,她到今年总算可以独自负责项目了,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进步。
同学说,有时候真的坚持不下去,可是你在一个优秀人才如此之多,竞争如此之大的城市里面生活,你不往前走,生活就会推着你往前走。
世界如此之大,如何才能拥有更高的眼界,如何才能在二十几岁获得成长?我想我有了答案。
如果有机会,一定不要贪图一时的安逸,一定不要害怕一时的困难,在年轻的时候去拼去闯。你只有在早早的见过了再好的东西,享受过最好的青春,才能更加笃定的过好你以后的人生。在你今后遇到困苦艰难的时候也能够更加豁达。
你只有见识过最好的风景,遇见过不同的人,你才能在跌落谷底时也能坦然面对。
所以,二十几岁,你最向往那个城市呢?纽约?巴黎?还是跟我一样向往过北京?
或许现在你可以问问你自己,二十几岁,你最想去哪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