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读书读到《正面管教》里一句话:我们究竟从哪里得到这样一个荒诞的观念,认定若想要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要让他感觉更糟?
有恍然大悟的感觉,我们不经常做这样的傻瓜吗?明知道要让一个人按你的想法走,需要让对方愉悦,却总是走到了另外一端:打击他,批评他,对他发脾气,狠狠地耍狠来刷自己在他那的存在感,最后,发现得到的最好的情况也只是暂时的屈服,心却离得越来越远。
我反思了自己的处事,尽管大部分时间,我很温和,但是当我无能为力的时候,常常就会批评指责别人,想要爆发出一种让人害怕的力量,迫使别人服从自己。我不想管这会让我和对方离得更远还是更近,我只急着要把手头的麻烦处理掉---短视让我做了傻瓜。
今天上午生物老师交给我一本书,那是班上一个总是昏昏欲睡的女生上课在看的一本卡通书。
一说起这个女生,我就有点不愉快,不仅仅是她似乎总是昏昏欲睡没有点志气的样子,更在于她的父母也很少管她,他们甚至从来不来参加家长会,找各种忙碌的理由,叫他们补会,就不回应。我发现我和她父母的沟通很有问题,我起初是有点耐心和他们在聊孩子的事,后来发现他们漫不经心的,我就有点来气,以后的几次沟通我都来者不善的口吻。
我打开和女生母亲的对话框,发现上一条信息是我反映她作业乱写的情况,反映完了后,说了一句:“如果还想考高中的话,你们必须负起责任来,”而那边的她没有回答。现在看起来,我这种行为真是拙劣极了。
今天,我换了一种口吻,只是把情况客观地反映了一下,那边就有了一点回应了,是生气她女儿不听话。我想了想,跟她肯定了孩子的优点,同时给了她一些建议。想不到,仅仅是没带着怒气说话,家长的态度居然出奇地好。我又把我看到的书中一些对她有用的地方拍给她看,她变得有点感动。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这种转变让我很吃惊。
其实,在和家长的沟通中,一般来说,大部分家长是尊重老师的。只要老师好好说话,还是没有什么家长会和老师沉默以对。
让对方感觉更好,才能让对方配合你支持你,这是最浅显的道理,可是我却总是因为自己的急躁和不够包容而一再逆向而行。
而且,和我一样做傻瓜的人不在少数,我们因为偏执于“我才是对的,你必须服从我”的自恋情绪里,错过了人生多少美妙的境界?
从现在开始,我要学会温柔和善但很坚定地说话,愉悦别人但不谄媚地表达。这不是讨好别人,而是让自己变好,让我能给周围的世界带去一片善意。
仅以此文纪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