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匠心传承,用竹条编织出不一样的绚烂人生

匠心传承,用竹条编织出不一样的绚烂人生

作者: 韶山非遗博览园 | 来源:发表于2018-05-31 17:21 被阅读0次

“小背篓,晃悠悠…”一首《小背篓》不仅唱红了湘西,也让湘西的竹背篓进入大众的视野。背篓里要么背着物品,要么背着小孩。即使如今物质生活丰富了,竹背篓也依然是湘西人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

韶山非遗博览园展厅的湘西竹编

湘西竹编制作技艺历史久远,是传统手工艺的典型代表。它主要分布在永顺县芙蓉、小溪、朗溪、永茂、石堤、砂坝、万坪等乡镇。

清朝乾隆时期的《永顺县志》曾有描述:“二三月间,妇女结队,负背笼……”,同治年间的《永顺县志》也有记载:“出则背负篓,援山拾薪……”。这里记载的背笼、篓都是竹编之一种,通过加工,主要编织品有:箩筐、簸箕、米筛、床、椅、篼、凉席等。永顺的竹编技艺,自古以来都是篾匠一代代口传身授,在实践中逐渐掌握编织技巧的。竹编工艺经过无数代艺人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湘西竹编

竹编工具主要有小锯子、篾刀、刮刀、匀刀、夹子、锥子和竹尺。竹编的工艺流程是先选材,根据不同的竹器选用不同的竹子,然后采伐竹子,采伐后,把竹节削平,用篾刀剖开,再剖成细篾,剖篾是篾匠的基本功,篾条剖好,然后刮去表层,刮得大小均匀。古时候染色都采用植物的果汁,先把果子捣碎,取果汁,侵染,然后阴干,即可进行编织,可以编织多种图案,变成一件精致的工艺品。在土家族的发展史中,民俗民情的变化,也可在竹编的形成中找到蓝本,竹编也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发展的。这些技艺是人民长期智慧的结晶,其工艺难以用现代机器代替,独特工艺自成一家。

“湘西竹编”是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姚本顺10岁开始跟着父亲学做竹编,今年67的他做篾匠已经做了60年。十几岁刚学有所成,就跟着父亲去古丈、永顺、龙山、四川等地做竹编,簸箕、竹晒垫、竹篮……都是最畅销的产品。在父亲的指导和自己的练习下,姚本顺的竹编手艺日渐精湛,逐渐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篾匠。

韶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

在生活物资丰富的今天,篾匠姚本顺依旧用自己的双手跟竹子较劲,它用竹条编制出了不一样的绚烂人生。在韶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的展厅就有湘西竹编的展示,感兴趣的可以去现场参观了解下竹编的传统工艺,当然,韶山非遗博览园还有很多其他的非遗项目,你可以尽情的感受湖湘文化的魅力。

相关文章

  • 匠心传承,用竹条编织出不一样的绚烂人生

    “小背篓,晃悠悠…”一首《小背篓》不仅唱红了湘西,也让湘西的竹背篓进入大众的视野。背篓里要么背着物品,要么背着小孩...

  • 再见

    再 再,早期甲骨文是象形字,像捕鱼的竹笼。古人将毛竹的一端撕裂成许多竹条,用细竹篾将竹条编连成逐渐敞开的喇叭口,在...

  • 我能,织出绚烂光华

    我们都是很好的编织者,织出过绚烂光华。 ——张定浩《雨滴》 在印尼当志愿者的那些事 带着初心 我想...

  • 玉荣工作坊

    匠心是一种传承 ...

  • 2019.2.17

    老家出竹,屋前屋后都有茂密的竹林。 篾匠把竹子砍下来,削成柔韧的竹条,编蚕扁,编筲箕,编成大街小巷装竹笋用的背篓。...

  • 美丽杭州之匠人精神

    有一档讲述创新传统技艺、传承工匠精神的匠心故事—《匠心》。匠心是汉语词语,匠:灵巧,巧妙。匠心,指能工巧匠的心思,...

  • 农业农村部:国内终端粮油产品市场供给持续充裕

    寻访匠心农民制造加工的匠心农产品,展现衡阳或具古法传承、或有区域特点、或别具风韵的匠心农产品,论述匠心农民非常具农...

  • 竹条

    小学时母亲在东巴文化研究所工作,我就读的实验小学就在旁边,中午就到研究所吃午饭。 小时候性格倔强,经常被母亲体罚教...

  • 匠心传承

    “遵天命,尽人事”相信这是每一位生田产机传人一直秉承的信念。2017年6月5日上午,我们拜访参观了生田产机工业株式...

  • 我用二十九年编织了一个筐,用那些来自熟识人鼓励、认可的竹条,在筐中用力编着。 终于发现自己编的没有盖,而是一个圆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匠心传承,用竹条编织出不一样的绚烂人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ftc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