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之弥细,得之弥多

作者: 小小的雪花 | 来源:发表于2021-05-15 17:24 被阅读0次

题目的选择灵感来自于刘微的《九章算术》他在“方田章圆田术”中讲到: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意思是说: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无限增加的时候,它的周长的极限是圆周长,它的面积的极限是圆面积。我稍微改动几个字,想用这个题目表达:一节课只有不断打磨、不断思考、不断改进,把每一个小细节无限放大,再精雕细琢,精彩的保留、有缺陷的改进,才能越来越接近“优质的课堂”,不止授课的老师得到了成长,也能让每一个参与评课的老师们得到一些的收获和感悟,这才是集体教研的目的,就像《论语》中提到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就如我今天讲的这节《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通过集体教研活动,每一个老师从不同的视角审视课堂,他们的发言让我这个“当局者”突破自身的局限,有了许多的思考和新的收获,为我今后的专业成长又吸收了新的“养分”。现将我的收获总结如下:

1.教师的课堂语言要仔细适时适度。

比如学完例题以后我说,谁能用一句精炼的语言概括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我看到有几个学生想举手,同时又偷偷观察四周的情况,看到没有人举手,最终又放下了。在评课的时候,有老师说道:“就是你的一句“精炼的语言”让学生感觉到了困难,如果改成——谁能总结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这样抛出的问题学生可以接得住,还能让后续的学生不断的去补充,慢慢的去修整语言,最终变成“精炼的语言”,就算是我们老师第一次看一篇文章,概括文章大意时,也不可能一次就达到精炼”。这位老师的发言真的“点醒”了我,这正好可以说明课堂是从不完美到完美的一次经历,学生是从不会到会的一次经历,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能在这个经历中互相成长,我们每一节都是为了让下一节课变的更好。

2.课件是为了辅助教学,而不是拖延时间。

使用课件的目的是让它恰到好处的陪伴我们的课堂,让学生更清晰的理解新知识,很显然这节课里我制作的课件没有达到这个效果,有很多步骤完全没有必要播放出来,结果使得跟不上课堂节奏。这也说明在不熟悉的地方上课,应提前做足准备,最好把需要的东西列个清单,不至于真正需要时心里干着急,这次我就是上课时才发觉电子教鞭找不着了,结果导致和学生的互动不够,没有关注边缘位置的学生,一直在教室前排转悠,因为得随时点击鼠标播放课件。

3.关注学生数学语言的使用和表达。

在小组讨论完后汇报环节,前面的几个小组长汇报时没有用到“平均分”这个重要的词,后面一个小组的女生注意到了,而我没有抓住此刻的重要机会表扬她的“不同”,说明我当时的关注点在学生汇报的“结果“上了,没有关注他们的过程性用语,看来我的课堂反应能力有点弱,只有抓住瞬间的机会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

记得佐藤学教授在《静悄悄的革命》书中写到: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应该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看来课堂中的相互倾听对于学生和老师都是很重要的,这也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

4.课堂板书应更倾向于算理的总结

注意板书的顺序,不必按照顺序一步一步写,应更关注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算理,应该结合着问题让学生看出计算过程中那个数变了那个数没变,为什么分母有变化分子没变化?再一次让学生回想刚才的画图环节,无形之中又加深了印象。

记得在一本书上看到:板书设计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创造,渗透着教师的学识、智慧和审美情趣。板书应力求做到直观形象、妙趣横生、造型优美,给学生以美的感受,还能激发兴趣、凝集学生注意力。今后我还需在板书设计上多学习多研究。

感谢配合我学习的同学们,感谢评课的老师们,你们的发言让我收获很多。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而一堂课需要40分钟更需要我们教师多练基本功,下课铃响不代表老师们完成了任务,让我们稍作休息、整理经验、反思改进为“下节课”做准备。

相关文章

  • 剖之弥细,得之弥多

    题目的选择灵感来自于刘微的《九章算术》他在“方田章圆田术”中讲到: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

  • 季春纪·第三·论人

    论人(全文) (原文)主道约,君守近。太上反诸己,其次求诸人。其索之弥远者,其推之弥疏;其求之弥强者,失之弥...

  • 论人

    主道约,君守近。太上反诸己,其次求诸人。其索之弥远者,其推之弥疏;其求之弥强者,失之弥远。 这里说做做君主的方法简...

  • 《诗经·邶风·新台》:高高楼台藏佳人,汹汹骂名不关心

    新台有泚,河水弥弥。燕婉之求,蘧篨不鲜。新台有洒,河水浼浼。燕婉之求,蘧篨不殄。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

  • 【读书】诗经-国风-邶风-新台

    新台有泚,河水弥弥。燕婉之求,蘧篨不鲜。新台有洒,河水浼浼。燕婉之求,蘧篨不殄。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

  • 诗经·谴责15

    新台有泚,河水弥弥。燕婉之求,籧篨不鲜。新台有洒,河水浼浼。燕婉之求,籧篨不殄。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

  • 吕氏春秋. 季春纪 .论人

    【原文】 主道约,君守近。太上反诸己,其次求诸人。其索(2)之弥远者,其推之弥疏;其求之弥强(3)者,失之...

  • 皇陵盗掘实录(一)骷髅碗的悲鸣

    【国弥大,家弥富,葬弥厚,奸人闻之,传以相告,土虽以严威重罪禁之,犹不可止】 ...

  • 長阿含經 譬彼巨海 百川所歸

    阿含。秦言法归。法归者。盖是万善之渊府。总持之林苑。其为典也。渊博弘富。韫而弥广。明宣祸福贤愚之迹。剖判真伪异齐之...

  • 懒蛤蟆俩则小故事

    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戚施即懒蛤蟆。 诗经-新台 新台有泚,河水弥弥。燕婉之求,籧篨不鲜。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燕...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剖之弥细,得之弥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grhj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