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我之所以成为一个抠族,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我的原生家庭属性赤贫,但家里人的性格又是非要穷的有骨气的那种,从小对我的教育很严格,如果亲戚要给我买什么我要拒绝,去别人家做客,不能主动要求吃人家东西,也不许盯着别人家吃东西的小孩看,别人给我仍要说不吃,与外人一起吃饭不能表现出饿,不能多吃,不然在我妈看来会是一种没见过世面的下作,我会严格践行我妈说的话,在物质上我家庭能给予我的很少,几乎可以说各方面都很匮乏,没有玩具,没有新衣服,没有零食,没有零花钱,没有童话书,别人有的我都没有,没有的情况下我又要表现出一种不向往不稀罕,童年贫瘠而压抑。有骨气的人不好当,有骨气的小姑娘更好不当,我记得日剧《东京女子图鉴》里好像是有句话说,女孩是就是要别人有的东西我也要有。
穷让我演化出一种能力,对任何物质的目光都很克制,但是却有蓬勃的欲望,这种矛盾在身体里发生化学反应,倒是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比如正月十五元宵节,人家有漂亮的电子灯笼,而我什么狗屁都没有,我就开脑洞要自己零成本做一个,我试过自己涂画废纸用签子做骨架糊纸灯笼,用萝卜雕刻灯笼,去木匠大爷家刨木灯笼,我可以放学后闷头在屋里做两周,但大部分时候不是很成功,不过却能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因为你与众不同,只要你够坚定,别的孩子不会认为没人给你买灯笼,而会觉得你很酷。
我小时候还喜欢捡破烂,卖废品,帮人搬西瓜,逮虫子,代写作业,反正各种能干的都干点,有钱了就买彩笔画画,租点书和影碟看,我还尝试过自己做衣服,我妈不要的被单啥的,自己缝个裙子穿,一个穷又想要丰富生活的小孩。
整个中学我都是赤贫的那种学生,抠的属性开始显露,吃饭不舍得吃贵的,周日下午跟同学出去逛街不舍得花钱,几乎不咋买零食,没有任何电子设备,甚至冬天对着自来水管洗头发,生活到大学突然改观,可是我抠的本性已很根深蒂固,我不能理解为了游戏皮肤而花钱,不能理解为了打赏主播而花钱,不能理解为了爱豆周边每周边而花钱,不能理解充各种会员看剧,种子很难找吗?我跟大家有些格格不入,但是大学我家庭条件真的好了很多,仔细想其实家里并没有那么穷,只是会花钱很克制,对孩子管束很严格。
大学时经常一个人跑去流浪,暑假几乎没回过家,生活费和做兼职攒下的钱去各种地方穷晃悠,去爬野山,钻野林子,跑野江边看老监狱,去毒品泛滥的小城冒险,自己睡网吧睡游戏厅睡寺庙睡车站睡麦当劳,把行李存放在游戏厅的一元柜,和男朋友睡青旅上下铺,自己去流浪的时候,我就把自己想象成一只非洲野狗,勇敢顽强凶猛,其实还挺充实的。
我大三就出来工作了,没有家里帮助又陷入了贫穷,而且一开始让我困扰的是,初入社会孤身一人因为想和大家建立连接,会需要经常一起吃饭啊聚会啊,超级花钱,毕竟我没有任何积蓄,实习工资又很微薄,一线城市消费太高,后来突然明白没必要去迎合建立在经济上不匹配的连接,真正理解你的朋友会考虑你的经济状况,而不是需要你一起充数,一群人瞎热闹,鼓动你做与自己状况不适配超出预算的事。
我也见过几个靠透支下个月信用卡活下去的女生,买大量非必需品,刚发工资时大手大脚,欲望蓬勃,适不适合的东西都想去体验,平时不甘寂寞的卷入在觥筹交错的虚假热闹中,有时候甚至需要低下头来借钱,为了自己的欲望借钱,我认为是不理智的,不管钱多钱少要活的有尊严,没有理性没有克制的自由都是很有限的,所以有了余钱的话会先拿钱去买些基金,培养一种理财观念,发展的眼光来看,这是对人生最好的投资。虽然说年轻时候应该放肆一点,不过大城市确实有很多刺激你消费的陷阱,我以前不能直视承认我物质贫瘠的童年,现在已经能跟自己和解,未来依然会抠下去,最后说一句,齐白石老人骨子里那么傲,不是谁都能买他的画,可是生活上确是一个大老抠,是真抠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