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博上的一个90后负债调查引起了网友热议:
90后的负债额是月收入的18.5倍,已经工作的90后,人均负债12万+。
“3号中信爸爸,7号微粒贷爸爸,8号平安爸爸,9号花呗借呗爸爸,23号广发爸爸......”
看到这个数据和事实,有点辣眼睛,但不得不承认这是很多90后的现状。
之前在网上认识一个朋友,他的一条朋友圈消息让我记住了他:永远还不完的信用卡。
这到底是这个时代年轻人的消费问题,还是社会价值观的问题呢?这值得深入来探究。

01 90后的破产之路
2018年11月12日凌晨,已经购物48小时的小文,一头栽到了她那还没有叠好被子的床上,她的双眼布满了血丝,旁边的手机被用了两天两夜后,滚烫,跟随着主人也终于到了休息时刻。
整整48小时,她几乎没吃一口饭,守在电脑前,采取了她疯狂购物的举动,两天两夜的奋战,收获了:51件日化用品、32件衣服鞋帽、27份零食、17款美妆、9支口红、6件电器、4个包以及2箱减肥药......
共计148个订单。
48小时内,她的挑灯夜战,让她花了2万多,这个数字,足足抵得上她三个多月的工资。
为了凑足这笔大的预算,她赶在了双十一之前申请了一笔小额网贷贷款、绑定了两张信用卡、还利用支付宝双11大促销提升了花呗额度。
按照晓文现在每月1000多的存款来算,这笔开销,让她足足要还1年多。
是的,还款已经到了下一个双11,我不知道她能不能在还完这笔费用前,扛得住,一个双11和两个双12。

02 90后的消费理念
这个议题很热门,不少网友纷纷做了回复:
90后负债110万,怎么办?93年负债90万,工资3000,怎么办?90后,创业失败,负债300万,不知道会不会还完......
有一次我在线下参加沙龙聚会,遇到一个93年的学长,刚创业一年半,创业失败,欠款近200万,现在处于待业状态,准备先去打工。
现在90后的消费理念在不断升级,原本单一的线下购物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她们了,移动互联网的带动,培养了很多新消费的场景,随随便便都可以让你的钱消费掉。
大部分90后的消费理念: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别人有的,我也要有。
现实生活中,很多的体验和高物价的东西,都没有办法在现有的消费实力中,收入又支撑不了这样的消费,只能通过借贷来提前满足。
这两年,由于网贷被祸害的90后不在少数,众多网贷利用了90后的消费前置心理,让他们走上了一条漫漫还贷长路。
但很多时候,这条路是不归路。
因为消费这件事情牵涉了太多自控的因素,而自控、自律这些特质都是反人性的,极少数人才能掌握其规律,游刃于其中。

03这个社会的价值观
现在已经到了没有贷款,已经不好意思的时代,最近的房地产调控也是在减轻年轻人的压力,让年轻人少背一些贷款。
前不久参加毕业长沙英语沙龙聚会,大多人都已经毕业这么多年了,都有了自己的家庭,所以话题自然会聊到房子和收入,现在很多人收入支撑不了房贷,亦或是勉强支撑,但也是苟延残喘。
有时,我觉得这已经不是90后的消费问题了,而是上升到了这个社会不断给我们传递的价值观。
只有买房了,才是安定;有车子了,才是家庭出行的标配。
作为年轻人本身的安全感正在降低,被这个社会带给我们的压力不断打破边界。
因此,现在90后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如何赚钱,如何赚大钱上,多了浮躁,多了不安分,少了静气,少了沉淀。
如果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赚钱上,那么还有多少力气放在创新和颠覆上,没有创新,个人和社会就很难往前推动,这的确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
我是一个98后自由创业者,很多时候我一空闲下来都在乱想反思自己,为什么这么渴望成功,经济独立虽然让我独立思想,人格自由,但更多时候都觉得自己太浮躁。
并且现在90后的现状着实让我们深刻担忧的,如果一个年轻人物质层面走上破产,那么他的精神层面也离破产不远了。
一个年轻人的底气开始于财富,终止于思想和精神。这个社会的价值观应该有所调整,这样下一批00后,才能避免走上破产之路。
欢迎大家一起评论可以一起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