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三笑集
@荷边书房@解读王阳明《传习录》【194】知天理,应万事。

@荷边书房@解读王阳明《传习录》【194】知天理,应万事。

作者: 唐松涛经营实学 | 来源:发表于2019-03-09 10:59 被阅读15次

【“圣人无所不知,只是知个天理;无所不能,只是能个天理。圣人本体明白,故事事知个天理所在,便去尽个天理。不是本体明后,却于天下事物都便知得,便做得来也。天下事物,如名物度数、草木鸟兽之类,不胜其烦,圣人须是本体明了,亦何缘能尽知得。但不必知的,圣人自不消求知;其所当知的,圣人自能问人。如‘子入太庙,每事问’之类。先儒谓‘虽知亦问,敬谨之至’,此说不可通。圣人于礼乐名物,不必尽知,然他知得一个天理,便自有许多节文度数出来,不知能问,亦即是天理节文所在。”】

       先生说:“圣人无所不知的,只是知道天理;圣人无所不能的,也只是能个天理。圣人明白本体,所以事事都知道有天理所在,就去尽天理之极。但他们不是在本体明白后,就知道天下事,能做天下事。天下事物那么多,比如规章制度、草木鸟兽之类,不胜其烦,就算圣人本体明白,也不能全部都知道。不必知道的,圣人自然不用去知道;需要知道的,圣人自然会向别人询问,比如‘孔子到太庙,每个人和每件事都会询问’之类。先儒称之为‘即便知道也会问,这就是恭敬和谨慎之至’,这种说法讲不通。孔子对于里面的礼乐器物,没必要都知道,但是知道天理所在,所以知道规章制度,实在有不知道的地方,就会向别人请教,这就是天理的规矩所在。”

       良知只有一个,天理也就是一个,本体明白就是天理尽知,但不是所有事情和事物都明白,而是根据需要去了解和询问。圣人也只是知道个天理,对于具体的节文度数,也得根据需要去询问请教。我们经常说:所有的事情都是一件事,说的是一件天理之事,底层逻辑都是一样的,表面的事情和事物肯定千差万别,也可以说是:万变不离其宗。

       有良知才有良能,我们下的是格物的功夫,才会培养出各种所需的能力。因此,尽己所能之前首先是尽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荷边书房@解读王阳明《传习录》【194】知天理,应万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ixs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