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mba放学回家,急匆匆的地放下书包,拿出作业开始忙碌起来。
今天是周末,照惯例,这个小家伙会选择“享受”周末的,骑平衡车,看综艺节目,吃零食。今天的“不寻常”让我感到奇怪。
走进他房间,看了一下写作业的他,原来是在做数学试卷改错。远远看去,差号可是不少呢!换做以前,批评的话张嘴就来,随后必定套路他一堆额外作业。
但是自从学会好好内修自己后,我不再简单粗暴地与孩子用脑沟通,而是选择与他用心沟通。首先,我发现,他看到我走进来看他的试卷不再盖起来不让我看了,由此可以说明,我对于他来说,变成了一个“安全”的妈妈,不是“定时炸弹”妈妈。其次,他的卷面非常工整,说明在考试时,他是认真对待的。另外,一回家立刻进行改错,证明他自己发现了错误原因,且把试卷当成练习的形式,而不是在意上面的成绩。这些都说明了,他对待学习更坦然了。这都是非常珍贵的变化,而我从这些珍贵变化中看到了他内在力量的增长,这些让我无比喜悦。
看见我走进来,Simba说:“妈妈,我在改错,这次错了好多,老师还批评我了。我看了下,大部分都是计算错,只有一道题我没懂,你给我讲讲吧!”
就这样,我和他一起分析了错误原因,“找回了”本可以做对的题,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激励。
写完数学作业后,他告诉我还有习作要写。一提起习作,Simba向来都是头大的,每次都要把“最头疼”的留到最后再写。经常是临上学的前一天晚上,熬(煎熬的傲人)出了一篇文章,而且过程中还被我和爸爸数落和说教。
本周的习作是想象类的主题,书上给出了好几个主题,他最早选择了写《手罢工了》,短暂的跟我探讨几句后,自己认为不好写,又依次换了《滚动的土豆》,《如果人类可以冬眠》等好几个题目。
但是几番更改后,思路越来越乱,他开始焦虑起来。哎呀,怎么办?如果他这样焦虑下去必定会触动我的某根神经,最后会演变成一轮的烦躁,发火,这些不仅不会帮助Simba好好构思,反而会引发一阵眼泪大战。
深呼吸,静下心来,慢慢来,不着急,我们有的是时间。我迅速做了自我调整,让自己保持在平静的状态,一个题目一个题目地陪伴着他继续纠结和挑选。无论他挑选哪个题目,我都耐心地帮他分析并将不断地肯定他提出的新思路。
思路还没有理出来时,到了吃晚饭的时间了,饭菜摆上桌,按照我们的“家规”,开饭了就要先吃饭,仿佛晚上桌,让别人等吃饭是极大的不尊重。
我看看Simba,问他要不要吃晚饭继续理思路。他拒绝了,他认为他的思路马上就理清楚了,不想被打断。我接受,并选择陪他一起完成。安排家人先吃,我继续和Simba一起梳理思路。
最后,习作终于完成了(Simba习作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2f9c9fd45c3a)。不仅是简简单单地完成任务般地完成,而是经历了习作过程中的心流的感觉。
Simba非常兴奋,他第一次有写作文有越写越想写的感觉。当然,我也很兴奋,因为写作一直是Simba的头疼,同样也是我为之头疼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