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
学习《管子》(十)形势•风雨

学习《管子》(十)形势•风雨

作者: 刘子曰_b08e | 来源:发表于2019-03-20 10:03 被阅读43次

        今天我们来学习管仲的著作《管子》的形势篇里的风雨这节。

      风,漂物者也。风之所漂,不避贵贱美恶。雨,濡物者也。雨之所堕,不避小大强弱。风雨至公而无私,所行无常乡,人虽遇漂濡而莫之怨也。故曰:“风雨无乡而怨怒不及也。”

        风这种物体,是能够吹拂或吹走万物的。风吹拂或吹走东西的时候,是不会见到身份高贵的人就吹拂,不吹走;见到美丽的人就吹拂,不吹走;见到地位低的人就不吹拂,吹走;见到坏的人就不吹拂,吹走。风可不管你身份高贵还是低贱,好人还是坏人,美人还是丑人。一律平等,都吹拂,都吹走。

        雨水是湿润或冲垮万物的一种自然现象。雨水降下来的时候,也不会看在你强大还是弱小的样子分别对待,要下要冲垮,一律平等,大小强弱的物体都会湿润和冲垮。

        风雨这两种自然现象在对待万物的态度上是最公正无私心的,它们在大地上飘荡,没有固定在哪个地方。人类虽然遭遇到了风雨的吹拂,吹走;湿润,冲垮。却不能怨怪风雨。所以说“风雨没有固定的偏向,人类却不怨怪它们”。

        本段管仲通过日常自然现象的观察,发现风雨发起的时候,并不看世间人类的状况,该吹就吹,该下就下。根本就不看任何人或事物的脸色。完全的公平。其实就是老子在道德经里说的天地无情。一律平等。

        其实情感是人类发明的独特的东西。是人类在生存过程中的好坏的表达。人类在欲望得到满足时,表现出喜,乐,愉悦的感情,在欲望得不到满足时,表现出悲,苦,难受的感情。其实感情是不公平的表现,因为你的欲望满足了,可能别人的欲望得不到满足,你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恰恰可能就是别人的欲望得到满足的时候。

        自己欲望得到满足,高兴,认为是善;自己欲望得不到满足,痛苦,认为是恶。善恶就产生了。

        人类之所以不怨怪风雨,因为风雨根本就没有考虑人类的任何感觉,它们要吹要下就吹和下。吹多大,下多大完全由地球的运行规律决定,不由人类来决定。所以古人怨怪多了,也就接受了这个事实。不再怨怪了,只好认命。管仲认为风雨公平无私。是一种风雨绝对优势下的权威。人类只能顺应屈服。

        可是,人类何曾顺应屈服过,发现利用火,发明衣服,建造房屋,利用牛马,发明车船。这些不就是在跟天地斗法吗?今天科技发达,甚至到了人工降雨的水平,当然还是需要依赖天气条件。但是已经不像古人那么被动了。

        管仲这么说,一个原因可能是知识的局限,另一个原因可能是蒙骗百姓,以服从管理和统治。同时警戒那些当王,当领导的不要任意胡为,向天道学习。

        如果是前者,是消极的;如果是后者,则是积极的。

人主之所以令则行禁则止者,必令于民之所好而禁于民之所恶也。民之情莫不欲生而恶死,莫不欲利而恶害。故上令于生、利人,则令行;禁于杀、害人,则禁止。令之所以行者,必民乐其政也,而令乃行。故曰:“贵有以行令也。”

        管理人的领导者之所以发命令,人们就执行,发禁令,人们就停止,一定是所发的命令确实使百姓满足了自己的愿望,或者确实百姓早就想停止的了。

        老百姓的情感都是喜欢好好活着,不喜欢被折磨去死,都喜欢对自己有利,不喜欢对自己有害。所以上级领导发布的命令让百姓能活,并且有利,百姓就会高兴地执行。所发布的禁令确实能让百姓避免死亡,损失财产,百姓就会乐意执行禁令。

      命令之所以被百姓推行,一定是百姓乐意受到领导的管理安排,然后领导发布的命令才会被执行,发布的禁令才会被执行。所以说:“看重百姓的得失,然后才推行政令”。

        伟大的管仲。这段话如果用现在的领导人的话来说,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人主之所以使下尽力而亲上者,必为天下致利除害也。故德泽加于天下,惠施厚于万物,父子得以安,群生得以育,故万民欢尽其力而乐为上用。入则务本疾作以实仓廪,出则尽节死敌以安社稷,虽劳苦卑辱而不敢告也。此贱人之所以亡其卑也。故曰“贱有以亡卑。”

          领导人能够让部下尽心尽力来为领导工作,并且亲近领导人,一定是这个领导人尽心尽力的为天下的臣民谋取利益,革除伤害啊。所以领导人的高尚品德能让天下的臣民获利,而且这种博爱的品德可以让生态平衡,绿水青山;人民家庭和睦;所有的生态得到保护;所以全体国民都非常欢心鼓舞,尽心尽力的报效祖国,服从领导的安排。

        这样,在国内,人民勤恳工作,努力生产建设,国家就会丰裕富足。对待有敢侵犯我国家领土完整的,人民就会舍身杀敌保卫自己的家园保卫自己的祖国江山的安稳牢固,虽然艰苦行军,作战牺牲,也不认为是领导人造成的。这就是怎样让地位低下的人忽略了自己的卑微的道理。所以说:“如果让人民忘记自己的地位低下,把自己当作了国家的主人,那么他们会忘记自己的卑微而对国家有用。”

        伟大的管仲,清楚的指出来了,只要人民能够当家做主,自然会以国为家。发奋努力强国卫国。这样的民心,想不发展都难,想不强大都难。

      后来的顾炎武喊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其实是管仲这段文字的浓缩概括。

        管仲的智慧,值得当今做领导者的人学习借鉴。

        今天我们学习到这里。

相关文章

  • 学习《管子》(十)形势•风雨

    今天我们来学习管仲的著作《管子》的形势篇里的风雨这节。 风,漂物者也。风之所漂,不避贵贱美恶。雨...

  • 管子.形势

    【原文】 山高而不崩,则祈羊至矣;渊深而不涸,则沈玉极矣,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秋冬夏,不更其节,古今...

  • 学习《管子》(十一)形势•起居

    今天我们来学习管仲的著作《管子》形势篇的起居这一节。 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起居不时,饮...

  • 学习《管子》(七)形势•天地

    今天我们来学习管仲的著作《管子》第二章形势篇里的天地章。 天,覆万物,制寒暑,行日月,次星辰,天之...

  • 管子.形势解二

    【原文】 将将鸿鹄,貌之美者也。貌美,故民歌之。德义者,行之美者也。德义美,故民乐之。民之所歌乐者,美行德...

  • 管子.形势解一

    【原文】 山者,物之高者也。惠者,主之高行也。慈者,父母之高行也。忠者,臣之高行也。孝者,子妇之高行也。故...

  • 管子.形势解三

    【原文】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飺(...

  • 学习《管子》(八)形势•四时

    今天我们来学习管仲的著作《管子》形势篇的四时这一节。 春者,阳气始上,故万物生。夏者,阳气毕上,...

  • 2018-11-16

    一个博学多才的领导人会引领我们走向正规,爱学习爱看书,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开放包容的态度,其中《管子·形势解》:“海...

  • 学会三容,则无忧。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就其高。 ——《管子·形势解》 人要活的舒坦洒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管子》(十)形势•风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jga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