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回家休息,想起了隔壁家的孩子,听说考上了重本。随口问了妈妈一句:“妈,隔壁家的小孩听说考上了重本是吗?”“嗯,对呀!考是考上了重本,不过今年放长假都没回过家,听说他妈妈都闹到学校去了。”妈妈说到。
“不是吧,干嘛不回家?”我好奇的问。“还不是他妈妈,从小就老是管着他,管得太严了现在都不愿意回家了。”妈妈回答。
“哦哦”隔壁家的小孩比我小6岁,他是个非常优秀的孩子,成绩一直在全年级里名列前茅。
从小他妈妈就对他十分严厉。在他读初中那会,记得有次和我们在学校附近的一个公园玩得有点晚了,回到小区的时候,他妈妈就守在小区门口,抓着孩子就是劈头盖脸的骂。说孩子长大了翅膀硬了,一天到晚就知道玩。后来,孩子就再也没有和我们出来玩过,每天放学就早早的回家了。
他妈妈的行为让我想起了一位教育专家的话:所有的背板都来自对束缚和限制的反抗。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可是有些孩子不听话,为此许多父母以为严厉对待孩子,就是在帮助孩子走上正轨。殊不知,过于严格的教育只会让孩子不敢面对失败,对心灵造成巨大的创伤。
药家鑫是西安音乐学院钢琴专业的高材生,从小父母就对他很严格,他的生活除了学习以外就是练钢琴。小的时候,练习钢琴如果练不好,父母就会用皮鞭打他,甚至关到地下室让他反省。从此,药家鑫非常惧怕犯错,但凡一点小错误,接踵而至的便是父母的责骂。
在2010年末,药家鑫像往常一样教完课准备开车回市区,路上不小心撞到了张妙。当看到张妙在拿手机要拍照的时候,药家鑫害怕张妙要找他麻烦,想到可能会遭到父母的打骂。随后掏出了刀,连捅张妙数刀至死。在开车逃跑的时候,还撞到了别人,最后被强行拦了下来。
事后,药家鑫的父亲说反思了好久,都没想通自己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也不懂为什么平时胆小听话的孩子会做出这样的事情。难道严格对待孩子是不对的吗?没有付出哪有收获?是呀,现在社会竞争压力这么大,孩子以后想要过上好的生活,不做出相应的付出怎么行?但是我们作为父母的,也不能因此就要孩子一味服从自己,认为这样做是为孩子好。
教育家唐·艾里姆曾说过:掌握好责骂与训斥的方法与技巧,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与效果。不当的责罚,不知不觉中会伤害孩子。”好的教育,应该是宽严适度,父母们不能只想着要让孩子成为成绩最好的人,就忘记了要培养一个成绩与品德相匹配的人。
有一次易建联的父亲易景流来宏远俱乐部探望他,发现他和别人在屋子里抽烟。易景流没有当场质问,在第二天他送给了易建联一件礼物,是他期盼已久的手机,但是要他答应一个条件。易建联想着父亲这是要教训他抽烟这回事了,没想到父亲只是拿出了一个塑料小扣饰:一根燃了一半被灭掉的香烟。
父亲没有当场批评他,而是用了一个很巧妙的方法来警醒他,但是易建联瞬间就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他把这个小扣饰带在脖子上,时刻提醒自己,从此以后再也没有碰过香烟。
教育要适度,不要总想着要让孩子变得多么的优秀,成为别人口中的“邻居家的孩子”。孩子也是人,他也有自己的思想,不是父母的扯线傀儡。父母要做的就是在孩子做错事的时候警醒他,帮助他一步步走向真正优秀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