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没有目标,没有追求,没有信仰。这种让人痛心的现象归根结底是文化的传承与普及渐渐缺失,或者说,人们渐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嗤之以鼻,戴之以封建礼教的帽子却而远之。人心思变,人心不古。我们这个时代,需要静下来思考,祖先的遗产,是否真的是这么不堪。
中华传统文化树大更深,枝繁叶茂。而其中最核心的便是儒家思想与儒家文化。当然这也是如今被诟病最为严重的。人们骂孔子和他的思想,总结下来无非是新文化运动那一套,什么封建礼教吃人,禁锢人们思想,不值得提倡。说这些话的人,有多少人了解儒家文化,又有多少人真的是经过自己的思考才说出的这种话。
如今我们学习儒家思想,主要是通过论语,孟子等儒家学派的著作。所以也请发表观点的人先去好好读读这些著作,大致了解儒家的基本思想,再自己思考一番,这是一种最起码的态度。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所谓仁,即仁者爱人。直白的说就是我们要爱别人,孟子之后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也是仁的体现。而要实现仁,就要遵循忠恕的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且孔子主张以人为本。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正是体现。这是孔子人道主义精神的核心,我们要有博爱的心,要学会宽恕他人,要懂得换位思考,不要把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强加给别人,要以人为本,人民是国家的核心。试问,仁的思想有任何一点对人们的价值观有错误导向吗?再来看一看礼。所谓礼,即克己复礼,意思是我们做人不能为所欲为,要懂得克制自己,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秩序。当然,孔子当时的礼指的是周礼,即周王朝的一套秩序,这套秩序本身就是统治者的统治手段,从今天来看肯定有很大的局限性,有很多东西不符合我们现在这个社会。但是孔子本身是思想家不是改革家。他说我们要克制自己遵循周王朝的秩序,因为他的那个时代,只有周的秩序比较系统完善,他生活的春秋时代动乱,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社会秩序极大破坏,在这种背景下,孔子提出复礼的思想又有什么毛病?我们今天对克己复礼的学习,应当基于我们当下的社会背景。即我们生而为社会人,不能随心所欲,要懂得克制自己,要遵循一定的社会秩序,规章制度。这种秩序,不仅是法律条文的约束,更是道德思想的约束。我们要遵守道德和法律。试问,礼的思想又有任何一点可以被拿出来说三道四?
之前说过,孔子是个思想家,他单纯的想建立一套思想体系,一套文化根基。文化本身与政治毫无瓜葛,但政治手段却离不开文化。换句话说,文化是可以独立于任何的政治而存在的,基督教就是一种文化,如今地球上许多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都信奉基督教。可是,文化的独立是单方面的。文化独立于政治,但政治却从来没有独立于文化。因为文化,是其最好的治国武器。以中国古代的发展来说,战国中期诸子百家思想解放,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儒家主张王道治国,墨家讲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而法家则分为术治,势治和法治三派主张以法治国。在动乱的战国,无疑法治最能在短时间内提升国家实力,于是当时各国都推行变法,法家盛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商鞅变法。后来到了汉朝,从高祖刘邦到景帝刘启,国家推行无为而治,与民休息,希望渐渐恢复生产。到了汉武帝,生产力恢复到一定程度了,当时国内太平强盛,无为而治已经不适合了,于是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自此,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封建专制统治者的统治工具,并经过各个时代的发展以适应那个时代统治的需要,比如宋朝的朱熹等。可以说,发展到后面的儒家思想,早已不是孔孟时期的那套思想。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而我们知道,封建君主专制是越来越往中央集权上发展的。当优秀的文化遇到腐朽的统治制度,也只能是被其支配而变得僵硬,失去其本来的精髓。正如一把绝世名刀,被大恶之人用之,便是天下的灾难。人用刀杀人,不坏人而怪刀,何其悲乎!
孔子的思想是历史的,是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可以被赋予新的时代含义。但儒家文化的精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人类历史的文化瑰宝,任何时代都不会改变。谈文化,就应该剥离开政治,因为文化的政治载体可以是落后腐朽的,也可以是进步先进的。正如马克思主义文化,苏联用它最终解体,而中国用它真发展的越来越好。对于世界上每一种文化,我们都应该从文化本身去看待它,并且全面的,历史的看待。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不容得被遗忘和抛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