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血栓”这件事

作者: 花间星事 | 来源:发表于2018-03-03 17:37 被阅读234次

前两天在《遇到最好的自》里写了肖老师在美国应对疾病的故事。朋友建议我详细说说发生意外怎么处理?今天听到另一个朋友说,半夜陪先生去看病,也没有检查出什么问题。当时他就是控制不住浑身发抖,后来没事了,医生说再观察观察。我提醒她注意发生血栓的可能,请先生去查一下血脂。她说有可能,先生有点胖,也许会有血脂问题。所以今天写篇文章来跟大家聊聊“血栓”这件事。

最早知道“血栓”这个词的时候,自己才十多岁。外公在上班的路上摔了一跤。发生了“脑梗”,所幸抢救及时,后来顺利脱险,而且完全康复。大概是家族遗传的原因,大舅舅和二舅舅都相继发生过不同程度的“脑梗”和“脑溢血”,虽然后来康复了,但还有一些后遗症。因为经历过几次家人得病,对中风这件事有所了解。究其原因都是“血栓”惹的祸。以前觉得,“血栓”形成跟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息息相关。

不过这次肖老师生病的经验告诉我,“梗”这件事还是跟遗传有点关系。同一家族延续的基因一定有相似性,在某些基因上的缺陷,可能孩子也会遗传。还有相同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会对身体造成影响。当然并不是说有家族遗传,一定会得病。疾病发生和治愈很大程度取决于个人的状态。

“血栓”在每个人身体里都有,它就像行走的幽灵,一旦在某处停滞,造成堵塞,就会引起血液运行障碍,其结果危害无穷,有时甚至是致命。而且血栓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任何时间,它已成为了威胁生命健康的“隐形杀手”。

“血栓”有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之分。一般我们比较熟悉的“脑梗”和“心梗”多是动脉血栓在脑部和心脏形成的堵塞。还有“血栓”堵塞肺部引起的“肺栓塞”。这些都是会致命的疾病。静脉血栓的危害程度则更大,它的可怕之处在于绝大部分病患没有什么感觉,没有明显症状。

肖老师原来有静脉曲张,不过并不是很严重,也没有进行过治疗和处理。她没有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的三高症状。平时并没有意识到“血栓”的可能和危害性。这次在美国发病回国后,医生说她的“血栓”病灶非常大。幸运的是,“血栓”剥落的瞬间分解成极小的血块。没有造成血管大面积的堵塞。所以尽管当时出现了身体晃动,站立不稳,视力模糊等一些症状,但没有压迫到运动神经和语言神经,身体功能基本正常。她只是感觉半边身体麻木,走路无力需要有人搀扶。

前阵子,我另一位朋友也突发脑梗住院。她说当时就是血压骤升,然后头很痛。去医院检查后做了脑部CT。结果医生当场让她住院,说已经发生了“脑血栓”,而且那个部位非常凶险。我去看她的时候,跟其他床位的病人相比她就是一个正常人。没有任何平时看到的中风病人的样子,行动自如,语言交流没有任何障碍。她自己也觉得身体没有不适的情况,经过溶栓治疗后很快出院了。现在人的身体状况非常良好,最近看她又出国旅行了。这两件事告诉我,只要对“血栓”这件事有所了解,即使发生意外,也不必惊慌。处理得当,及时就医,可能不会有什么问题。

首先,我们要了解哪些情况,可能是发生了“血栓”。“脑血栓”最常见表现为头脑昏沉,有时天旋地转,身体不稳定,并且自己无法控制重心。严重的伴有恶心,呕吐,出冷汗的情况。还有前面说的头痛,血压骤升。平时如果出现面瘫,口眼歪斜,或者没有缘由的,控制不住地流口水。手臂忽然无力或者手指突然麻木,不受控制。在走路时发生向一边倾斜,无力感,跌倒。突然发现视力模糊,焦距不清,或者一过性的看不见。说话不利索,大舌头。平时经常打哈欠,容易犯困,思想不集中。吃饭或喝水时经常出现呛咳。有时甚至吞咽困难。如果有上述症状出现。都要考虑有“血栓”的可能。

其次,我们要知道哪些人容易得“血栓”。在美国《预防》杂志网站上有以下8类人是血栓的高危人群。超重或肥胖的人,患上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明显高于体重正常者。肥胖程度越严重,风险越高。吸烟者因为长期接触烟草,里面的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膜使血细胞容易凝聚。孕妇在胎儿生长过程中对腹部血管和盆骨的压迫,加上血液的雌激素含量增加,会引起血栓风险。还有雌激素药物服用者,血栓风险是常人的3到4倍。有感染或炎症性疾病的人,如果恶性肿瘤患者,艾滋病,糖尿病,都要小心预防血栓发生。还有家族遗传史的人。以前得过血栓的病人。最后一类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久坐缺乏运动者。

如果想对抗“血栓”,我们需要对症下药。这八类人群中除了不可控的遗传因素,曾经患病,正在怀孕,以及重病患者。还有四种情况我们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女性不建议长期服用雌激素避孕药。肥胖者应该控制体重。减少吸烟,最好戒烟。还有就是久坐,不运动是我们大部分上班族最常见,但最不重视的问题。

防治“血栓”就从“动”起来做起。现在大部分上班族,没有专门做运动的时间。很多人上下班都是开车。在办公室长期呆在电脑前。回到家可能看电视或者玩游戏。长时间久坐不动,特别容易引起“血栓”。所以要建立风险意识,时刻提醒自己多动动。平时增加步行的时间,保证每天至少有3000步以上。案头工作中给自己调好提醒闹钟,最多60分钟一定要起身走动,喝点水,活动一下肩颈部位。看电视时可以站一会,踮踮脚,特别在追剧的时候别忘了提醒自己。不要小看踮脚这个小动作。因为它活动到腿部的末梢神经,可以很好地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这些都是我们平时简单易行,可以做到的。

前两天还看到一个名医介绍预防中风风险。他提到很多人会半夜发病。由于夜晚发病,就医不方便,处理不及时,可能会延误或加重病情。为了减少风险发生。除了平时需要注意的饮食起居。还要养成晚上喝水的习惯。临睡前喝一小杯温开水,有助于冲淡血液浓度,防止半夜血凝增高,血流速度减慢引起的血栓风险。如果晚上起夜后,也可以适量补充水分。然后到早上睡醒,再空腹喝杯温开水。他说这“三杯水”的习惯。可以有效减少了许多人的“血栓”发生风险。

当然如果已经发现自己有“血栓”迹象,就要及时就医,确诊后积极治疗。平时我们也要注意饮食起居,运动锻炼,多加观察自己身体的情况。在有疑问的时候记得请教专业人士。有些人“畏疾忌医”,或者不把小病当回事。其实在生命面前无小事,所以要爱护身体,珍惜自己的健康。这也是对亲人负责任的表现。只有先好好爱护自己,我们才有能力爱他人。希望大家都可以有健康的身体享受美好的生活!

聊聊“血栓”这件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落幕红尘:受教学习长知识了。😊
    花间星事:@落幕红尘 ☺
  • 李婴:很好,受益,谢谢!
    花间星事:@李婴 ☺
  • 北凝尘:太棒的,医学分享,学了很多知识,平时就得多注意,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得病太可怕
    花间星事:@北凝尘 都是周围朋友身上发生的事。所以找了点资料,再结合实际,希望对大家有用。
  • 牧野俊风:不错的科普文,谢谢分享,赞!
    花间星事:@牧野俊风 谢谢😊
  • 平白书:谢谢杨姐,分享给老公看看。
    平白书:@花间星事 嗯嗯,谢谢杨姐。
    花间星事:@平白书 内容有点多,今天没时间写了,下次写一篇关于饮食方面的。希望简单实用,可以帮到大家。😊
  • 胖胖鱼儿:太棒的医学分享了,期待更多科普知识!
    花间星事:@胖胖鱼儿 谢谢😊

本文标题:聊聊“血栓”这件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jnt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