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到来的北师拟录取消息从手机另一端传来的时候,接电话的手居然一阵发抖,紧接着心痛得无法自抑。曾经想象过无数次,在这一刻到来时,我将如何地“漫卷诗书喜欲狂”,却不曾想,现实中的场景,却完全与想象中的画面相反——耳边是走廊上学生的喧闹声,身心都安静不下来。
我似乎应该欢呼,或者呐喊,甚至喜极而泣,然而,这只是我的设想。实际上,我什么也不想说。我只想轻轻地吁口气,叹一句,嗯,就这样吧。
说实话,我的考研经验,谈不上经验,反而常常在生活中被搅得一地鸡毛,加上没有系统全面的复习,更说不上有什么借鉴意义。每个人都有着独一无二的人生经历,有些类似的成功也因为个体不同的条件和原因而不大可能复制。在这里,我想把这段心路历程写下来,是对自己近几年挣扎、迷茫、退缩而又奋起直追的追梦历程的交代,也希望我的考研故事,可以让犹豫不决的你卸下沉重的心理包袱,从此轻装上阵,勇敢追逐。
我曾在2013年底考过一次北师大语文教育学硕,上了国家线和校院线,但没过专业面试线,调剂北师心理健康教育专硕的面试。当时年轻气盛,婉拒了北师的面试机会。之后2014年便转角遇到了c先生,遇到了爱情,青葱岁月里明媚的几年,恋爱,结婚,生子。等到2016年生完宝宝,在平静而忙碌的产假中,发觉考研的种子不仅没有在工作和家庭琐事中湮灭,反而发芽茁壮成长。
我仍不愿仅仅囿于当下,我想提升自我、实现梦想,我希望和c先生有《太阳的后裔》里那般势均力敌的爱情,我希望自己身体力行、将来可以成为宝宝的榜样,我更希望自己可以从容坚定地站在大地上,远眺世界不一样的远方与风景。
于是,在反复考量之后,9月初,我把考研目标定在复旦语文教学和北师语文教育学两个院校专业,之后开始陆陆续续看专业书籍,把丢失的知识和丢失的那个我,慢慢找回来。
等到真正开始拿书复习,是在10月份下定决心考北师语文教育学之后。之所以放弃复旦,是因为复旦语文教学重点要考的教育学理论我不太熟悉,需要从头恶补,我的时间不够充裕,而且复旦的面试英语要求较高。大学毕业多年的我英语生疏了,我怕好不容易进入复试,又因为英语被刷。
相比来说,北师的语文教育学,我曾考过一次,虽然时隔几年,考题变化了,但总还是有一定专业基础的,加之每天进行语文教学,积累和思考这方面的问题也较多,何况北师是这方面的全国No.1啊。所以,最终我决定了考北师的语文教育学。
实际上,作为大学毕业已经八年的中学语文教师和有着一岁宝宝的新妈咪来说,我真的没有太多时间复习考研——周一到周五每天要6点半起床赶学校的早自习,中间的工作时间忙得团团转,晚上6点半才能搭上蔡先生的顺风车拖着疲惫一天的身体回家;周末两天弥补一下小宝宝,带出去玩一次,哺乳产生了积乳囊肿的问题,总要时不时去趟医院,还得确定手术时间和方案,家里装修的事情也总忍不住插把手(虽然c先生老笑话我“你再这样下去绝对考不上”“你要是考上了,就是天上掉馅饼”)……
每天,我必须在晚上喂完奶、宝宝睡着以后,才能安静地看两个小时,碰到公开课和活动课,晚上的时间也得用来加班工作,第二天依旧要6点半起床赶往学校。
长此以往,每天的睡眠急速减少,记忆力自产后似乎不仅没有恢复,反而更差。我很焦虑,知道这样不行,但还是对自己说,无论结果,就算没考上,这样坚持看书学习,对自己的专业成长也是大有裨益的。c先生和婆婆很支持我,家务活和带宝宝更是两个人承包了。c先生还一直在精神上鼓励我,在我犯懒时督促我。
事实上,自10月确定考研以来,我基本上只看了专业书籍,以北大袁行霈版《中国文学史》加复旦章培恒版《中国文学史》为主,粗看了北大钱理群版《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其他的都靠原有积累的专业知识和看过的大量文学原著;政治,是最后一个月买了中公考研的背记小册子,复习了一下知识点,做了几套历年考研真题;英语,我很不好意思,完全是靠基础了,词汇都没有背,考前把大小作文模板找出来背模板。考前一个星期,c先生陪我去湘雅看积乳囊肿,确定动手术,顺便去我们的本科母校淘考前押题集。这些资料,大概在考前几天集中起来翻看,加深印象。
成绩单刚出来的时候,着实是最开心的时候,因为比上一次考得好很多。
接着,查阅资料,发现近两三年北师语文教育学最终录取的同学笔试线在370分左右,开始忧心了,因为不知在今年政治和英语偏难的情况下,能否进入语教所的面试。或者更惨,刚好在面试线上下,必须同时做好一志愿面试和调剂的两手准备。
所以,在奔波着过完年和寒假带宝宝的闲暇之余,抽空看一些面试的专业资料,查阅北师语教所老师们的论文,却始终静不下心来。三月初开学前几天,下定决心不住自己家里以免来回奔波,在学校里租了间小房子带宝宝,时间稍稍充裕了一点,但也要等晚上宝宝睡下后才可以安静看书复习,准备得很不充分。
天天刷北师研院的官网,等来了进入文学院院线的好消息;再接着刷网页,面试消息却迟迟未出。
等到3月10日那个周六清晨,突然睡不着了拿起手机刷网页,才发现自己居然进入了面试名单!3月13日要报到,算下来只剩下两三天的时间,于是忙着请假和整理行李,通宵写个人自述,找各类荣誉证书,编个人资料,c先生帮忙订车票、订旅店,接送去车站……忙到一直在北上的高铁上才开始伏案写英语面试的个人介绍,请朋友帮忙修改等。
第一次来到帝都竟是在夜晚。怀揣着沉甸甸的梦想和上京赶考般的心情,我无暇欣赏帝都的庄严大气,急匆匆赶去北师附近的旅店。第二天一早踏入北师,熟悉又陌生的青春气息扑面而来,感受到了浓厚的人文氛围。
初见北师,比想象中的好很多。推开主楼的玻璃门,干净明亮的大厅,让我不自觉地看自己脚尖是否沾灰。赶到文学院报到,递上大学本科毕业证和学位证待检验的时候,尴尬窘迫于自己的大龄,在身边一群青春逼人的面试者中显得沧桑而狼狈。忙碌着交资料、看笔试面试安排、熟悉考场环境。
一眨眼已经到了第二天——上午专业笔试,下午面试。专业笔试,有关学生核心素养的那一题,只是重点看过,却没有背记,20分的题相当于丢了。考出来,心情闷闷的,但还是调整心态准备下午的面试。
面试时,一开始是英语口语听力测试,老师用英语轻声问我,“你教书七年半了?哦,不,差不多八年了,对吗?”
我尴尬地笑了,答道“yes”。心里在想,我就是面试同学中的“小姐姐”还是“老姐姐”?忍不住自己也笑了。
当我后来说到“I also touched mybottleneck of career”时,在场的老师们都笑了,我也笑了,氛围轻松了不少。
接着,老师们问了我有关大学本科的情况和个人资料里面的一些相关问题。接近尾声时,老师问我,如果你考上研究生,你怎么处理现在的家庭问题。我知道,这是我绕不开的问题。我想到了我身后坚强的后盾,我的家人们,泪水开始在眼眶里打转。
当时我回答得很简单,我怕再多说,泪水就要流下来了。我的努力,此刻能不能兑现成梦想的实现呢?我多想故作轻松地像准备好的底稿那样说,“If I do not get approved from this interview, I will go home as agood mother and teacher as well as a good wife, ha~ha~”。
事实上,我只想到了电影《莫斯科不相信眼泪》,那个同样历尽艰难考学的年轻妈妈。一时间,伤心的情绪冲闸而出。最终结果不难预料,差了几分,落选了。天道酬勤,我知道还是自己的努力不够。
北师老师们的亲切和宽容,让我深切体会了一把什么是真正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木铎金声的百年传响,离不开这群可爱可敬的人和这方学术沃土的深厚底蕴。学术泰斗们面前,自己的渺小与脆弱相形见绌。我有太多的不足,太需要学习与沉淀。时不我待,考研日趋艰难的当下,争取更多的调剂复试机会才是当务之急。
我没有歇息,继续参加了北师语文学科教学和华东师大的非全教育管理的复试。今年调剂竞争很激烈,我没有得到本部的面试机会,打电话询问,说是各位专业老师评分得出的面试名单,只有八位同学进入面试,录取四位。
最终,我得到北师珠海分院的语文教学方向的面试机会,在本部完成的笔试和面试。语文教学的笔试是中国文学类的题目居多,面试是抽签的方式来进行语文的片段教学。我抽中了高一语文教科书中的《诗经两首》,选择了其中的《采薇》进行了七八分钟的片段教学。准备的时间很短,从抽签到进去只有短短的十五分钟左右。
凭借自己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经验,片段教学让我以“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了。之后两位年纪较大的老师问了我一些有关课文内容和诗经的问题,比如这首诗的时间跨度问题、“四牡”是什么人的车驾规格、《诗经》的语言特点等,“四牡”一题回答准确,《诗经》的语言特点这题,我结合了诗歌发展的历史来谈它的语言朴素和重章叠句,时间跨度的问题一时间只抓住“作”“柔”“刚”,却忽略了这几句是“起兴”,更忘记了最后的“雨雪霏霏”和当时的兵役制度,回答得不太好。
英语口试是位一直面带微笑的中年男老师,敲门进去打声招呼“GoodMorning,Sir!”,就被老师热情地回应“Good Morning,girl!”。接着,老师用英文邀请你坐下、抽签。以抽签的方式抽出一张纸条,上面四个问题,选择其中三个,用英语阐述理由。
对于大学毕业已经八年的语文老师,我只能硬着头皮让头脑中与之相关的英文单词和短语撮合起来,尽可能做到流利。口语老师一直微笑着看着我,听我停顿着讲完,最后不忘鼓励一句“You said very well!”啊!我真的很惭愧!真的感谢这位善良的英语老师给我的这句评价,让我顿时有了信心!出来后,晴朗的天气一扫帝都的雾霾,长长地吁出一口气,给自己一个大大的赞!
接着的一个星期,没有任何消息。一直犹豫着去不去上海参加华东师大周六的面试,在最后的周五下班后还是当即决定,去!修改、打印个人资料,临时买车票只有普通火车的坐票,赶上火车,庆幸车厢里人不多。
摇摇晃晃的铁皮车厢里,孤独的我坐着看书复习,可实在太累了,这段时间积累得奔波、劳累、恶补学校工作,到此刻的坐下,只觉得身体疲乏、头疼难受,只好强迫自己在火车上和衣躺下入睡了几个小时。
第二天五六点醒来,赶紧复习。七点左右到达上海,转地铁、一路导航到达华东师大已经是八点半。进校门处的花草修剪得很漂亮,春光倾泻,报到、等待、午餐、准备面试、忐忑不安。当我进去以后,发现三个老师围坐着,两位年纪稍长,一位年轻的男老师,一位笔录。
老师们很亲切,提问了几个有关语文教育方面的问题,比如传统文化的教学、作业布置、家长的参与、我提到大数据管理,老师就顺便问我你如何理解大数据,我肤浅地回答了自己所理解的大数据。
全程都有轻松的笑声,让我很放松,敢于发表自己想说的观点。最后老师问我,你觉得从语文教育跨到教育管理,对你有没有意义?我回答说,我是一位语文老师,同时也是一位班主任。班主任工作也属于教育管理的范畴,无论怎样,学习教育管理,对于我的教育教学、至少对于我的班主任工作,都是意义巨大的。老师们都沉默了几秒,点点头。
接着,年轻的男老师微笑着递过来一张复印纸,可以了,用英文说请翻译一下这段英文,说说大意就好。我看了下,大概是某篇学术期刊上有关教育方面的论文,边读边翻译。翻译以意译为主,老师们大概听了下你的英文水平,然后就告诉我,可以了。
走出大楼,面对阳光,阴影一扫而光。我告诉自己,你能来,敢来,有这样的机会来体验一番,就是成长。
我没有在上海停留,从校园出来,立马返程赶回家看家人和宝宝。
在上海站等车,吃老妈馄饨的时候,接到了华东师大的拟录取通知,此刻距离面试结束还不到两个小时,惊异于华东师大的速度之快。辛苦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至少,可以在上海的985高校读研了,不是吗?接着又是一晚上的坐票,颠簸着,一路奔波,身心俱疲,但精神依旧奕奕。
再往后,北师仍没有任何消息,而华东师大在催促我作决定,他们要公示拟录取名单,只能再给我一天时间做决定。在北师不确定的语文教学和华东师大的非全教育管理中,我必须作出艰难抉择。
父母倾向于后者,因为可以不丢掉有编制的工作去读研,我和蔡先生倾向于前者,因为它是“双一流”高校的全日制硕士,是教育方面的No.1啊。最后,在北师方面仍然没有任何拟录取的消息到来之前,我打电话婉拒了华东师大的拟录取。
我也犹疑过自己的决定。那段时间,心底两个小人儿经常打架。一个小人儿说,如果北师不录取你,你又拒绝了华东师大,你就成了天大的笑话;心底另一个小人儿就说,怎么可能呢?自信点,一定会有好消息的!于是乎,在两个小人儿打架的过程中又过了一段时间。
等到清明假期过后,换了个座机号码,终于打通了,得到了已在北师拟录取名单的肯定答复。那一瞬间,心痛得无法自抑。
这半个月的时间里,奔波途中,头脑里塞满的全是赶路、复习、考试、面试的画面,回来要恶补拉下的学校工作,要陪伴宝宝,忙碌得没有时间思考和总结。等到拟录取的消息传来,我早在这条考研路途中坎坷行进了很久,风尘仆仆,颠沛流离,所谓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感觉,早已一去不复返了。
是的,我不算很年轻,但也并非不能追梦。三十而立,不破不立。最后的结果,虽然差强人意,但此刻的我,很平静。
我热爱语文教育,热爱我的家人,我愿意为此付出努力。在最近的一年半的时间里,我在生娃带娃和上班的忙碌生活中,硬生生地挤出了一条条缝隙,完成了考驾照、装修、考研、动手术、调剂、拟录取、辞职、调档……以几分之差与北师语文教育失之交臂,我很遗憾,但在接下来的北师珠语文学科教学和在职的华东师大教育管理专业的选择中,我果断地选择了前者,我不后悔。
我明白我所选择的路,如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当中所说的那样,人迹罕至,但既然选择了,那么坚定地走下去,加倍努力,我相信,总会有相应的回报。
希望犹豫的你,也能坚定心志,为梦想勇往直前!祝好运!
更多信息敬请微信搜索《考研资料汇总》公众号
ev.v.du�r�6Y$�H��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