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
人最初来到这个世界,是最简单。
然后,有了认知,有了性格,有了喜好,等等,变复杂了。
随后,有了脾气,有了不开心,有了烦恼,等等,变多虑了。
再后来,会生气,会暴力,会发火,等等,变暴躁了。
最后,会佛系,会道系,会基督,等等,看开了。
。。。
不知道各位的人生在哪一个阶段,相信上面是大部分人都要经历的。
经历与我们的话题息息相关。
经历过,便会更容易理解。
。。。
小学,老师教我们确定性思考,1加1等于2。
之后,所有的加减乘除,都建立在此基础之上。
而多数的思维也被限定在这个确定性的范围之中。
。。。
曾手拿“真理”,违背的都是错。
曾秉承“原则”,不符合的坚决不做。
曾怀揣“梦想”,到达不了的路就换条再走。
。。。
于是,
学会了包容,除了对和错,还有“您是对的”。
(您是对的,但是,如果这样会不会更好些呢。)
学会了变通,结果相同,过程可以有很多方式。
学会了拿起,放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把创造力用在更贴近生活的工作中。
。。。
松开确定性,便是放过自己。
是不是曾在想,自己会什么,能做什么,想要什么。
也许,你可以换个思路再想,自己学过什么,喜欢什么,有什么,想做什么。
如果还迷茫的话,继续往下看。
问自己,
身处什么环境,是否想改变?
喜欢什么,去查查同行都在什么水平,自己在哪个水平,想不想提升?
有什么,够不够吃?
写的跟鸡汤一样,内动力这东西确实存在,只不过每个人的激发方式可能不同。
但,内动力是另一个话题,
本期讲述的是“松开确定性思维,换个方式来思考”。
。。。
从上一期自省话题《你是否会想自己也会做错》,到这期松开确定性思维,其本质是一个话题“开放思维”。
本文写到这里,也没想过会写到“开放思维”。
现在想想,这也许是一个不错的话题。
生活中工作中确实存在很多问题,是受自身思维方式的影响。
so决定,接下来的话题围绕“开放思维”开展。
不求,能给大家多大益处,
只求给大家带来一个新思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