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史以来,人类有6种典型的思维认知模式。
1 迷信巫术
不用觉得low,持有这种思维模式的人是人类的大部分。
所谓迷信巫术,大抵有两种,一种是以顺序、视觉等为因果关联依据,第二种相信世界的因果是由鬼神、魂灵造成的,也就是不存在客观的规律。神灵深度地参与人类的思维生活。
比如,有一个常见的迷信,叫接触巫术,类似吃核桃可以补脑。为什么呢?因为核桃很像人的脑子,按照“吃啥补啥”的接触巫术的思维模式,这就是很合理的。
还比如,公鸡打鸣,天亮了,这是一个时间顺序,但全世界大多数地方的人们,都将它作为因果关系,也就是公鸡打鸣了,所以天亮了。
类似这种现在看来匪夷所思的行为模式,在世界各地都很风行,越是落后,越是流行。



亚里士多德是人类历史上非常杰出的各种大家,他几乎开创了现在的大多数学科,比如物理、生物(博物学)、哲学、音乐、数学等。
他的思维方式,简单来说就是归纳法,归纳的是生活经验。
比如,亚里士多德的物理中,比较为大众所知的:物体下落的速度与其重量成正比。这在现代看来是不对的,但符合生活经验,在当时是一个巨大进步。
到目前为止,人类90%以上的知识都来源于归纳法。
当然,归纳法发展了2000多年,创造知识方面还是很有局限性的,比如,在亚里士多德的生物学中,他观察蛆的出现过程,归纳认为蛆是由以下条件演变的:腐殖质+水+21天。
归纳法最大的问题是可以证伪,不能证实。
比如:“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只要发现了一只天鹅是黑色的,这个知识就是错的,但即使没有发现黑天鹅,我们并不能证明这个知识是真的。
所以,到了牛顿出现的前后,亚里士多德的认知模式受到全方位的挑战。人类的知识发展,就建立在否定亚里士多德的基础之上。
3 欧几里得式认知
欧几里得开创了几何学,大多数人称之为数学家,其实称他为哲学家更合适。
他的认知模式是推演,也就是先定义几个不证自明的公理,然后在公理的基础上进行演绎证明,建立起完整的知识大厦。
欧式几何就是这么创建起来的。
这是中国人比较陌生,实际上也是古代、近代中国没有的认知模式,现代中国人也没有普遍性地养成演绎思维。
刘慈欣在《三体》中创建的宇宙社会学也是这样创建起来的,整个三体小说之所以令人信服,让人感叹,就在于三体描述的宇宙黑暗森林,完全符合宇宙社会学几条简单的公理以及推演出来的结论。
所以,刘慈欣《三体》黑暗森林的宇宙状态就是欧式推演思维。

培根的思维方式就是现代科学的基本思维模式。
首先合理假设,然后用演绎法进行推演,之后用实验证伪(证实),再修正假设。这是一个迭代循环。这是一个非常简单但又是非常有效的思维模式。
电磁学、化学,甚至进化论都是这种科学思维的结果,科学思维模式展示了强大的力量。

很不幸,中国人也没有这种思维模式,而且,很多国人根深蒂固地抵触这种科学思维模式。中医就否定可证伪的原则,它没有验证的环节。比如何首乌可以乌发,按道理,这是很容易验证的,实际上,只要做对照试验、双盲测试,很容易验证何首乌是不能让白头发变黑的。实际上,中医经典书籍中的药方、药理都没有验证过程。
5 牛顿式认知牛顿开创了经典物理学的大厦。
他的思维模式是先创建假设理论的数学模型,然后演绎出可验证(证伪)的观测结果,再用试验验证,在修正模型。
这种思维模式将试验的思维模式提升了一个层次,是人类认知模式的一次升维。
关键在于,培根式思维还摆脱不了人的感觉和常识,但运用数学模型发现的知识,很多会颠覆人的认知,比如量子力学,其推演的计算结论不说爱因斯坦不相信,甚至连研究量子力学的物理学家自己也不相信,但最终却被验证为真。

这是社会科学的思维方式。
修昔底德是古希腊历史学家,他研究历史的方法是考证历史史料,以原始史料作为还原历史、解读历史的基本依据。
这看起来很简单,却是现代历史、心理学等社会科学的基本思维模式。
反观我们的文科生思维,先按照自己的感觉、价值观和立场,下一个结论,再去寻找有利历史史料、有偏向性的案例,去得到自己的结论。两者的差异,可谓天差万别。
顺便说一下,这些文科生的思维,其实有些理科生也炉火纯青。比如,做研究,结论先行,然后去做实验数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