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会表扬,孩子更自信

作者: 乔小麦亲子 | 来源:发表于2017-11-23 07:04 被阅读37次

1

有一次我女儿在小黑板上画了一个“爸爸”,我看了很高兴,觉得很有几分爸爸的神态,说,“哇,你画的爸爸真像,画得真好,厉害!再画一个妈妈吧!”

谁知女儿开心是开心,但却说,“我不想画了。”然后转身玩别的了。

这样的尴尬我不是第一次遇到,很多时候她做成一件事后,我说“你真厉害”之类的话,她都变得不愿意继续做,或者有点胆怯,不能接受新挑战,有时遇到做得不好时,也不能接受我的纠正和建议。

怎么回事呢?

后来我读到一个心理学实验才明白,有时候赞美对孩子来说是有反效果的。

实验是这样,有研究者让不同的儿童做数学题,当他们解完一组题之后,研究者会给他们一句反馈。

对一些孩子说,“哇~,你好聪明啊!”

对另外一些孩子,则肯定他们付出的努力,说,“你平时一定很用功。”

然后给这些孩子们另外一组数学题。

结果发现,被赞美聪明的孩子更害怕失败,倾向于完成难度更低的任务,遇到困难更易放弃,焦躁,甚至表现出自尊水平的下降。

因平时的努力得到关注的孩子,则更愿意尝试新的挑战,结果也更好一些。

2

仔细想想,这很有道理。

赞美一个人聪明,这是人的特质、天分,会使孩子把好的结果归因为天分这种自己无法控制的因素(固定的)

一个人受到了赞美,就会害怕配不上这样的赞美,因此有压力,出于压力,他可能更愿意重复相同的工作,

---我做这件事已经很好了,为什么还要做别的呢?万一我做别的没有这个好呢?接受不到这样的赞美了怎么办?

更严重的,可能什么都不做了。

就像前面我夸女儿画得好,但她不知道怎么个好法,她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画出这个好来的,让她再画一幅就犹豫了,会担心再画下去可能让人失望,所以用放弃来维持现状的好。

长期被这样评价,孩子会形成固定型思维,看不见自己的能力何在,而是在乎外界的评价、别人眼中的自己,以别人的评价来评价自己,成为表现型选手

做事情只是图个表现,在乎的是事情的结果在别人看来是不是好,而不是自己的能力如何,没有自我能力感。

3

而肯定一个人很努力,这是看到了这个人做事的过程,促使孩子把好的结果归因为自己的努力这种可以控制的因素(可发展的)

成功了,是因为自己不断努力提高了能力,失败了,是自己不够努力,付出还不够。

自己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或者大量练习而提高的,在面对新的挑战时,自己的能力是靠得住的,而不是外界的运气等。

也就是说,能力是持续可发展的,在过程中不断付出,寻找各种资源,就能发展自己的能力,相应地,结果也会随着变好。

所以,如果长期地、习惯性地引导孩子去关注完成一件事的过程,而不是只关注事情的结果,这样会激发孩子的内部动机,形成成长型思维,做成长型选手。

比如,孩子一次考试考得好,表扬他:“你这次考得不错,因为你之前准备很充分,而且这次你很仔细,你看,一些容易马虎的地方你都做对了!”

----准备充分、仔细,都是孩子可以控制的,下次考试,他还会继续这么做。

孩子的自信和生活中的体验和实践息息相关。

通过做一些事、体验一些事,他们对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有个基本感觉,进而建立起能力感,也就是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越强也就越自信。

4

另外,用描述性的语言描述我们所看到的和所感受到的,真诚地认可孩子所做的事,也会让孩子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比如,

“今天你的房间很整齐,我走进来很舒服。”

“你这幅画的色彩对比很惊艳,我很喜欢。”

“谢谢你把作业整齐地放在书桌上,我找起来很容易。”

“哟,你在爬树,你一脚踩在这个树枝,接着又够到这个树枝,我好像看到了一个猴子。”

描述是具体地说发生了什么事,我有些什么感觉、什么想法。

不去下判断,不去针对一个人做褒贬。

比如学生不做作业,老师问,“你最近都没做作业,发生了什么事?”

这是描述事情,并表示关心这个事情的发生、发展。

而如果问,“你最近怎么回事,老不做作业?”

这是训斥,是针对人的一句话,它并不关心事情背后的原因。

当我们描述事情的时候,就为双方进一步对话创造了一个空间,允许更多的信息流动进来----你说吧,我想知道更多,我好奇。

这种描述性的话语表达的是一种关注,是更有力量的沟通,更能表达我们的重视

比如看到孩子画画,说“嗯,这是你画的山,这是你画的树,哦,这里还有河,河里还有鱼,这是什么鱼呀?哦?这里还有个人,他来做什么呀?……”

当我们这样描述的时候,我们一点也没有评价孩子画得好还是不好,我们只是如实的传递出对他做的一件事情的感知,关注的是更具体的过程,没有褒贬。

孩子感觉到自己做的事被看见了,就更乐于跟我们讨论,也会更有兴趣做下去。

如果是我们看不懂得事情呢?

即使不懂,也可以表达我们的感觉。

比如孩子读英文课本,父母听不懂,但是说,“我听到一开始你读的很响亮,怎么越到后面越快,声音也小了呢?”

这样的反馈也是有价值的,孩子会觉得父母在听他读,这比说“读得好”更让人觉得受重视,更舒服。

我们说得更细更深,而不是笼统的、像是敷衍的“好”、“真棒”,更能表达出我们对这个人的兴趣。

当我们关心孩子的努力的时候,我们表达的是,你做的事情我都看见了,而且,我有兴趣继续看下去。

5

看见和关注,就是鼓励,更是爱。

有时父母不需要太多语言,一个赞赏的眼神、一个拥抱、一次击掌、偷偷晃一下大拇指,示意他我们看到了,孩子的脸就亮了起来。

这样的称赞是很自然的情感表达,是真心的欣赏

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怎么可能患“表扬依赖病”呢?

怎么可能仅仅为了得到他人几句称赞而去迎合别人呢?

怎么可能因为几句称赞就沾沾自喜不努力了呢?

能真切地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和鼓励的孩子,会被持续激发内部动力,更加努力,更加自信。

相关文章

  • 妈妈会表扬,孩子更自信

    1 有一次我女儿在小黑板上画了一个“爸爸”,我看了很高兴,觉得很有几分爸爸的神态,说,“哇,你画的爸爸真像,画得真...

  • 善用表扬,会让孩子更自信

    彤彤,一个特别文静的小女孩,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她是我班写作业最慢的孩子,有时别的孩子作业都写完了,她才只写...

  • 你会鼓励孩子吗?

    为啥孩子会推三阻四的,不能像玩游戏那样自动自觉了?孩子为啥会厌学,不喜欢上学了? 表扬孩子,夸孩子,本意表现更自信...

  • 表扬孩子要具体

    孩子最希望得到父母,老师,同学的人认可,因此抓住机会,适时表扬一下孩子,她/他会更自信。放学后,大娃和二娃...

  • 表扬的意义

    表扬会强化成功的重要性,但过多的表扬,可能会让孩子更不自信。如果孩子的自信都是建立在成功的基础上,反而会很害怕下一...

  • 如何培养出乐观的孩子?

    父母希望孩子乐观、自信,那么首先要学会如何正确的表扬和批评,帮孩子建立自信。 表扬行为,也要表扬特...

  • 2022-12-27 糖太甜了会腻,表扬太多也一样

    爸爸妈妈担心孩子自卑、怯懦,经不起挫折,于是改批评、责备为表扬,想着以反复表扬,持续鼓励帮助孩子建立自信,保持良好...

  • (20170225)辣妈自我成长记

    漂亮自信的妈妈也会带给孩子更足的自信心,这与经济条件好的家庭更容易培养出智商高的孩子是同样的道理。 最近给孩子增加...

  • 如何表扬出成长型思维的孩子?

    现代的家长,都知道表扬孩子对培养他们的自信很重要。但是你知道吗?如何表扬孩子更重要:不同的表扬方式,会培养出不同思...

  • 一句表扬改变孩子一生!有眼光的妈妈要学会这样表扬孩子…

    一句表扬改变孩子一生!有眼光的妈妈要学会这样表扬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渴望表扬!有些孩子更因为一句表扬改变了一生。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妈妈会表扬,孩子更自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kpa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