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
孔子说上古时候的人有三个毛病,但到了现在,这三项毛病变得更坏了、更糟糕了。这不太好理解,我们用一幅画来作比喻。古人的画画得很好,但是也有三个缺点,不过现在的艺术家,比起古人那些缺点来更差了,还够不上古人认为是缺点的那个水准,也就是说古人认为是缺点的,比现在认为是优点的还要更好些。
孔子讲的三个缺点是:第一,古代的人狂,不过是放肆一点,但这个狂还是会一定的限度;而现代人的狂就没有了边际,有点荡,像乱滚的水一样,兴波作浪。第二,古代人的矜,比较自满自傲,但有一个好处,因为自己要骄傲,至少还比较廉洁自守,人格站得很稳;而现在骄傲自矜的人,对任何人都看不惯,有一种忿怒暴戾之气。第三,古代比较笨的老实人,还是很直爽的;而现在已经没有直爽的老实人了,社会上那些所谓的笨人都是假装出来的,只是一种狡诈的伎俩而已。
这是孔子当时的感叹,事实上我们知道,这三点等于是观察人的六大原则。当领导的,或是平时与人交往时,要注意观察判断。部下或同事狂一点没有关系,有本事不妨狂一点,但如果是狂而荡,狂到不守信诺,什么事都乱来,问题就严重了。有才的人一般都比较狂,爱才就是懂得欣赏其狂,但是也要提防他,让他狂而有度。自我傲慢,有个性是矜。自矜值得欣赏,一个人没有个性也是不行的,但假使傲慢而变成愤戾之气,到处怨恨,看什么都不顺眼,都不满意,这就不好了。愚、老实没有关系,可不要玩老实,伪装老实,所谓“貌似忠厚,心存奸诈”,那又成大问题了。所以狂、矜、愚三条 ,相对是六条 ,外在是观察别人,内在是反观自己。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这句话在上论中提到过,现在又放到这里,实际上是一个小结论。告诉我们凡是靠耍嘴皮子的,比上面这几种情形更有问题。
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孔子接着上面的观点继续说。“恶紫之夺朱也”,朱是红色,为正色,紫是红得过分了,紫色把红色给侵夺了。他用音乐来比方,当时郑国的音乐很奢靡,所以孔子最反对郑声把正统的礼乐都搞坏了。“利口覆邦家”,嘴巴非常会讲,可是没有真正的思想内容,乃至亡国覆家。
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人,要特别注意,尤其自己要注意,有才的人往往嘴巴上不让人,不但是害了自己、连累家人,甚至覆国,古今中外历史上,这种利口覆邦家的例子很多。
我们把三段文字连贯起来看,荡之于狂,紫之于朱等,都是很不好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