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最普遍、通俗的情绪有喜、怒、哀、惊、恐、爱等,也有一些细腻微妙的情绪如嫉妒、惭愧、羞耻、自豪等。情绪常和心情、性格、脾气等因素相互作用,也受到荷尔蒙和神经递质影响。无论正面还是负面的情绪,都是引发人们行动的动机。尽管一些情绪引发的行为看上去没有经过思考,但实际上意识是产生情绪重要的一环。
当孩子在表达自己的情绪时,作为父母首先要表示接纳,孩子感受到被接纳,他才会感觉到被尊重。即使我们要表达不同的想法,也得是先接纳孩子的情绪,表示理解,然后再说我们的意见或感觉,这样孩子接受意见就比较容易。
拿今早的一件事儿来说吧,小家伙早读完书时我把早饭刚好弄完,在洗碗筷的同时我叫他过来洗手准备吃饭,今天应该是很饿了,立马就跑过来,边洗边说:水好烫呀!
而我却回答不烫,孩子立马就怒了:你觉得不烫,不代表我也觉得不烫!你又不是我!……
还记得前天晚上,刷牙洗脸时间到了,小家伙却说想写字,爱人说:你想写字,这很好,爸爸很高兴听到你这么说,但是,现在已经到睡觉的时间了……,小家伙就没再强求,乖乖去洗漱了。
假如爱人回答:不行,赶紧洗脸刷牙去!孩子肯定满脸不高兴,找各种理由磨蹭,就算最后做完了所有事情,也不是我们想要的状态。
因此,一定要先接纳孩子的情绪,再表达不同的意见。
其实,别说是孩子,即使是成人,也是如此。
譬如,下班回到家,我对爱人说:今天上班好累!
结果他漠视:天天都一样的,你干的又不是体力活,有啥累的?!
那我肯定特生气,难道不是体力活就不累了吗!心里抱怨他不会心疼人。
再试想,当我辛苦地拖完地,爱人却不以为然时;当我辛苦地做好早餐,爱人却认为理所当然时;当我每天为大家洗完一堆衣服,爱人却无视时。--你说我会是啥心情?
反之,当我辛苦地做完一切家务时,爱人给我一个深情的拥抱,再言语温柔的感谢我为家人的付出,即便我已累成狗,心里也是毫无怨言的,下次还会心甘情愿且屁颠屁颠地接着干。
每一个人都需要被尊重,孩子需要,大人也需要。
第一时间接纳他人是人际交往的金钥匙。尤其是家庭关系中,“我懂你”、“我了解你的感受”胜过千万道理。关注感受比关注事情重要,对孩子、对爱人、对朋友均是如此。因此,想要拥有良好关系,就从接纳情绪开始吧!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