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段时间朋友圈常有人转发这句话:
“踏实一些,不要着急,你想要的岁月都会给你!”
此话一出,给很多年轻人莫大的宽慰。
这个社会节凑快,加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攀比,无意间让自己进入一种‘恶循环模式’。
一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在原有的工作中,因为不能突破瓶颈,眼看着身边的人,结婚,生子,事业有成。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了,发现这么多年自己居然“一无所有”。
经常看热搜里,90后月薪多少才不会拉后腿?有的显示10000+有的显示20000+。给同学打电话想找平衡感,闲聊中才知道,同学刚买了车,在事业单位工作的他,投资了一家店跟别人合伙,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果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啊!
于是,同事聚会的时候,我不再主动参加,理由是:他们都是95后每天想着怎么无忧无虑的玩嗨,而我需要静静的思考,我接下来的人生。多么清晰又理智的借口,差点连自己都相信。
就是带着这样的状态,白天深度焦虑,晚上闭上眼睛脑子里各种放电影式的担忧,终于把自己压垮了,右耳突然听不见任何声音,开会时,被领导点名听不到,别人问路侧着左耳听,当时,以为是上火引起,没太注意,结果很久以后才知道是:突发性耳聋,犹豫长期睡眠不足,精神压力大引起。
是的,心理和身体是亲密相通的,心里难以承受的重,最终会施加给身体,由它来传达‘讯号’。
可是那段时间的状态就像复旦大学于娟老师说的“人越长大,越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越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越是会拼命想自己要什么。”反反复复,陷入死循环。
而李嘉诚曾经说过:“要克服生活的焦虑和沮丧,得先学会做自己的主人。”
二
这些年大家听到最多的是抑郁症,但是很少听焦虑症,百度一下,复制,粘贴,所谓焦虑症是神经症的一种疾病之一,以焦虑情绪为体验的主要特征。分为两种成因:外缘,是精神环境;内因,是身体变化。这两个成因,是相辅相成的。
我们都知道的林夕,是很著名的作词人,曾经用很多歌词安慰着每一个失恋的人,像王菲的《红豆》《流年》许茹芸的《至少还有你》《约定》这类歌词都是出自林夕之手。
在朋友眼中平和、开朗、健谈、悟性高的林夕,在2000年,却患上了焦虑症!写词好多年,但是生病后却开电脑就不想工作,哪怕去听歌,即使反反复复听,也写不出一个字,这让林夕更焦躁。
最后,询问医生才知道,是焦虑症的开始,于是林夕寻求解决的办法,开始在漫长的时间里,抵制焦虑。
有人说过,对付焦虑的最好方法是用力活在当下,不回顾过往,不担忧未来,踏实的过好每一天。
如果这样真能治疗焦虑,那就如丰子恺说的: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活在当下,便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