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有什么用,浪费钱,不如出去打工。”这是生活在乡村的大人经常说的一句话。
我的一个发小,名字叫建军,是他爷爷给起的名字。初中读完就没再读了,就被父亲带出去打工了。他的爷爷是位老师,然而他父亲却没怎么读过书。父亲经历过文革,是个坚定的“读书无用论”信仰者,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你看我,没怎么读过书,不也过的好好的。”这是他教育孩子的方式。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做家长的都这样说了,何况不止父亲一个人这样说,村子的父辈都抱有这种想法——认识几个字就行了,早点出校门出去打工挣钱。随后这种意识浸透到发小的脑子里,对读书也就无所谓了。他爷爷死后,再也没人压制他父亲监督他学习了,日后更加放纵了,整天跟着社会人士游荡自以为很帅,成绩一落千丈。勉强自己读完了初中,自己也不想再继续读下去了。在学校里也是混日子,还花老子的钱,初中一毕业,就跟着父亲做了一年的泥匠。
初中一毕业,我和他就算分道扬镳了。我继续进入高中学习。我从小相信读书改变命运,尤其像我们这种“下等人”。进入到不同圈子后,两个人的轨迹差别太大了,加上我自己学习忙,两个人少了很多联系。最初一两年,过春节的时候还会聚在一起玩玩,之后就不便了。他们有新的圈子,而我显得格格不入,在大年三十,随着烟花爆竹的热闹声,房间传来阵阵打牌的吵杂声。在学校的我融不进他们的圈子,在他们眼里,或许我成了个怪人吧,几乎全村都没有再读书的了,就你还在学校。
之后我上了大学,他离开了他家人,想和朋友在外面一起闯一闯。大学期间第二个春节,就听说他因聚众闹事被通缉了。据说是因为打群架、手持凶器。之后他来找我,我们两个走在儿时走过的田野小路上,聊了许多,他说现在有点后悔了,应该好好读书的。我问他:“接下来怎么打算的”。回答道:“过完年去自首吧”。两人都心情沉重着,没有多说什么,只是一直往前走。
他这种结局,是父辈织起的骗局害了他。其实也不能全怪罪于父辈,他们也只是用自己生活的经验帮助我们选择,只是他们看到的有点晚——这个世界在变。
虽然我没有进入到这个骗局,但是好像掉入了另一个骗局。这不是个读书就能改变命运的时代了,现在拼的是爹,靠的是关系。那些没有背景一无所有的人要和这些有金钥匙的人去PK、去竞争。他们付出加倍的努力的结果可能也无法达到富二代、官二代为他们安排好的起点。
农村里不开明的父辈把孩子“坑“进了一个骗局里,个别幸运的孩子逃脱了,之后又推入到社会编织的谎言里。他们喜欢用极个别的例子说着读书改变命运的故事,他们不喜欢说其实更多的是泯然众人,普通的过着一生。
现在的我们不算特别幸运,也还算幸运。现在大多数还是富一代,阶级固话还没有到那么严重的地步,我们还有打破的余地。等到我们下几代,中国的阶级就已经形成了,那时再打破就基本不可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