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陶冶的科学性
大学教育:教育的科学性强调培养科学态度
大学教育的特色在于教育的科学性上,它强调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态度。这种科学态度表现在,为了客观地认识和分析事物,能够暂时撇开自我的价值评价,超越某一学派的一孔之见,以及自己目前意愿的局限去进行工作。
科学态度
科学性具有实事求是、反复推敲、对相反的可能性不断斟酌和自我批判的特性。科学不允许人们只为眼前这样或那样的一时需要去思考,而将重要的东西置之不顾。科学的最大特性是怀疑和质问一切的精神,对事物进行违慎而有保留的判断,并对这一判断的界限和适用范围进行检验。
研究和专业教育的功能,不只足因为它们能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因为它们也能启发科学态度的形成。因此,学生在研究和专业教育中所获得的不仅是纯粹事实的知识,而且也改变了偏执一方的态度,以避免狂热和盲目的行动。经验本身并不是一切,但它却是认识绝对真理的先决条件。经验使人们体会到世界的广阔无限,还存在许多未解之谜,而这一体验正是通向超越的跳板。因此,科学态度不仅帮助人们获得有限的知识,它更多的是培养了人们的理性。
研究和解释能够促进人性的发展
热衷于研究和解释的强烈意志促进了人性的发展,也就是说,聆听他人陈述的理由,理解他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对人诚总,对生活抱着严肃的态度,这正是人性的充分体现。
亳无疑间,这种陶冶是以自然而然的方式达成,而非通过人为的计划达到目标。但是,如果通过计划,教育达到了一个远离科学的特定目标,那么就失去了教育本真的意义。
(雅斯贝尔斯认为,以自然而然的方式达成研究和解释的目标,也就是真正实现了教育的意义。)
例如在人文主义教育比较薄弱的地方,教师不传授语言学的方法,而只是讲一些肤浅的、哔众取宠的表皮知识,以供学生享受或作闲谈的资料;或者我们可以想象大学里有关宗教教育的情况,在那里学生无法满足对宗教奥义理解的需要,而只是听到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这样的教育都是骗人的。大学既不是教会,也非宗教剧场,更不是先知们布道的场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