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思考罗胖所说的学习方法和笑来老师所说的第三个学习境界中所需要的重点中想到:罗胖所说的学习方法更适合学术类的知识,笑来老师说的学习方法更适合技能类的知识。没想到这周在得到听许岑的精品课《如何成为有效学习的高手》中提到了这两种学习方法验证了我的猜想,并且给出了更精准的定义。
1)自然主义学习方法
基于模仿,注重文本本身,注重一门知识或者技能表面上的样子。适用于语言、乐器、书法这类技能。
2)结构主义学习方法
为的是创造,侧重对结构和交互关系的认识,提倡透过表面的现象去寻求底层的关系。适合医药学、艺术,或者经济学等学科。
1)中就是笑来老师经常告诉我们的学习方法:找到并学会最少必要知识后就开始实践。对于我们日常工作、生活基本都是适用的。因为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并不太需要创造,而是基于模仿进行微创新,或者说通过模仿和刻意练习内化,然后再加入具有自己特色的东西生产出来。例如学英语、写作。但是对于逻辑思维、哲学、经济学、数学这些需要必要的基础知识,并且必须是初级知识学会后才能学会高级知识的学科,就必须一步一步的学习。但是,很多学科对于我们来说用不到太高深的知识,我们运用到工作、生活中的都是一些基础知识,比如逻辑思维,我们并不需要知道推论的形式、推导过程,只需要知道一些通用的判断依据,就能够应用到大多数需要决策的生活场景中。所以,这两种学习方法没有哪个更合适,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领域的研究人员,大多数知识,活学活用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活学活用也就是学了就开始实践,从实践中总结、反思、通过反馈调整,通过刻意练习内化,内化之后生产。也就是笑来老师所说的学习—内化—生产模型。
许岑的精品课《如何成为有效学习的高手》和笑来老师所说的一些概念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不过加入了很多他自己的特色,值得我们借鉴适合我们的内容。
他对高效学习的定义是:
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手法,在相对短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以解决一个工作或生活当中的难题为目的着手学习。你需要勤加练习,有时候可能需要向名师求助。
定义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带着目的着手学习。这里可以从成年人的学习和小孩子的学习来了解带着目的学习的重要性。
小孩子学习是没有目的的,而且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很薄弱,所以无论学习什么都需要结构主义的学习方法,这样小孩子才能慢慢学会所说的东西。
但是成年人如果这样学习会容易产生拖延症。因为成年人往往不像孩子那样拥有大块的学习时间,往往都是碎片化的时间,而碎片化的时间学习就像捡一片乱叶,很难形成体系化的知识,而没有形成体系化的知识很容易忘记,所以我们看过很多文章和书籍但是并没有记住,进而对学习失去了信心,一想到要学新东西就有了拖延症。正因为没有太多整块的时间,学习利用碎片化时间高效学习就变得很重要,那应该怎么学习呢?碎片化学习最有效率的学习方式是基于搜索,也就是带着目的,为解决疑惑和问题去执行碎片化的学习,而不是乱看,到最后也没有记住个什么。专栏中也提到过碎片化学习,碎片化只是时间碎片,知识从来都是成体系的,只是看我们学习的时候能不能有体系化的整理。当我们没有目的去学习的时候,知识往往没有能力自己去分门别类,当我们想调取这个知识的时候也比较麻烦。就像没有整理过的桌面各种文件夹各种格式的文件,很难一眼看到自己想要的文件,但是如果把他们归类起来,找文件的效率往往会很快。有了目的后,很快就能把相关知识串起来,相关知识多了,再付出时间整理就形成了体系,然后再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就能更有效率。
这个课程里还有很多有价值的内容,待我梳理清楚后继续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