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故事的开始要说件近期的事
公司里我用的那台电脑经常没网,最开始我各种检查,直到把网线从端口拔出再重新接上后电脑才好。
所以后来只要没网,我就重拔网线。直到行政找来个师傅,检查了一圈说是端口有问题,给我换了个端口后就再未发生类似的问题了。
其实我也知道端口有问题,但我一直没想找师傅,是因为“拔网线”可以快速解决暂时性的问题,而找师傅就显得有点复杂化。
所有的现象都不会无故地发生,背后有其潜在的原因。事实是我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934年创立于美国俄亥俄州的“嗜酒者互戒协会”对上瘾的定义之一,就是一再重复同一种愚蠢的行为,试图得到某些不同的结果。
2.说完了要找个现象叙述
有个比较广泛的现象叫“以卡养卡”,很多人习惯办多张信用卡,然后用B卡还A卡,C卡还B卡,再用A卡还C卡...厉害的人可以玩出花来。
不少人用这种方式套现赚利差或者作为创业的启动资金,当然更多的是超前消费导致的入不敷出,最后只能用这种方式去延长还款周期。
但近期我们听到更多的是“以贷还贷”,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前期因为某一次的冲动型消费,或者某次为解燃眉之急,找小贷公司借贷。
不管遇到的是“高利贷”或者“砍头息”,在还款之日时发现自己根本没有足够资金去偿还,于是又找了下一家平台,导致最后的利滚利。
借贷的可怕之处不光在还款日对方释放的压力,还有借贷人拿到钱后的麻木,产生钱来的太容易的错觉。另外,一百块和一千块的花法又是完全不一样的。
3.现象不够再举两个例子
疫情期间,很多小微企叫苦连篇,但有这么两家脱颖而出。
说起同程,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旅游。疫情的冲击无外乎让旅游业损失惨重,甚至连办签证的龙头百程也直接宣布倒闭了。
原本应该靠大批量裁员或者大幅降薪来维持的同程,前期孵化了一些非旅游行业项目,也是当时为战略布局开拓的第二曲线。
在一天内让1000多名旅游顾问通过微信,线上卖卫生保洁日用品,且当天产生千万营收。通过小程序卖酒精消毒水,从单日破千单到5千单、8千单...同程生活的卖菜也达到了接近一天近1亿的营收。
突然袭来的疫情,给实体门店带来极大挑战,商贸零售企业纷纷转战线上加速转型,步步高更是全面开启超市、百货、购物中心线上销售。1月27日步步高集团启动一级响应,70000步步高人开始行动,10000余名步步高集团的管理层员工迅速进入到湖南、江西、广西、四川四大省区的各超市门店支援到家业务。
正月初五,经过短短48小时准备,步步高超市正式上线社区团购“小步优鲜”服务。目前,服务已覆盖近300个小区。
步步高董事长王填称,之前一直想做线上但苦于成本太高,反倒是这次的疫情成为了一个转折点。
这两家都是靠新模式来回转现金流,将损失降低到能承受的范围内。最重要的是此次成就的新业务,后期所带来的利润完全可以覆盖这期间的损失。
刚刚大家是不是会想到那个“小霸王”步步高的董事长段永平。那个第一位拍得巴菲特午餐的中国人,当时还带了现拼多多创始人黄峥(据说还有两位是vivo和oppo的创始人,不过未被证实过)。后来参与vivo和oppo的创业,如今成为了幕后的甩手赢家。
(哈哈哈哈,之前我也以为他们是一家的,后来才知道两者没任何关系...)
4.好了,我要总结了
摆脱“上瘾”,需要脱离舒适区,而这个过程所带来的瞬间痛苦是巨大的。
理解如何去做与实际动手去做,完全是两码事。实际情况是,连我们自己也没有采纳自己的建议。我们理解了上瘾的结构,也多次给别人讲解,但自己却不能一天不喝咖啡,也无法减少看手机的次数。
拖延是一种“只管今日醉生梦死,哪管明日何去何从”的瘾。6点半起床是对能够7点起床的一种不尊重。(好比这篇被我断断续续写了好久的文章)
我们忘了买插座,是因为通过移动仅有的插座解决了当下的问题。就像大学时,你的室友宁愿老厚着脸皮借用你的东西也不自己去买一样,你哪次不借了他那次就买了。
我们害怕“改变”所带来的不安全感,喜欢将努力量化,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我们习惯依赖经验去思考,用擅长的方式处理问题。宁愿用简单的行动解决问题的表面,也不愿花精力理解问题的本身。因为“做完”可以机械式操作,“做好”却要大费周章。
可是将努力与结果混淆,将只产出特定的努力,而不是期望的结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