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其首句分别是:
《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这是《大学》的开篇首句,提出了“三纲领”,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是全书的总纲领,明确了大学教育的宗旨和目标。
- “明明德”是指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亲民”通“新民”,指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止于至善”是要求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中庸》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 这是《中庸》的开篇首句,阐述了天命、人性、道德和教化之间的关系。
- “天命之谓性”是指人的本性是天命所赋予的;“率性之谓道”是说遵循本性而行就是道;“修道之谓教”是通过修养达到道的境界就是教化。
《论语》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这是《论语》的开篇首句,出自《学而》篇,体现了孔子对学习、交友和修养的重视。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和乐趣,提倡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来提升自己;“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体现了儒家重视人际关系和友谊的价值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则强调了宽容和修养的境界。
《孟子》
“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 这是《孟子》的开篇首句,出自《梁惠王上》。
- 孟子通过这句话批判了梁惠王的功利主义思想,强调了仁义的重要性,提出了儒家“重义轻利”的核心价值观,认为治理国家和为人处世都应该以仁义为根本,而不是单纯追求利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