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小山上,有一个不大的茶园。每到春三月,风和日丽,这里就热闹了,虽然已分到各家各户,但摘茶的时候可都象约好了一起来,因为摘茶必要选在晴日,炒制出的茶才色香味俱全。另外茶季也不等人,错过几天春茶就会长老。所以大姑娘小媳妇,后生汉子,男女老幼齐活活的一起出动,挎着大箩筐,拎着小竹篮,那场面象组织的一场集体活动。
这时候的小山上成天回荡着欢声笑语,说着家长里短,盼着风调雨顺。偶尔一句悄悄的情话,被风吹散开,传进四邻的耳朵,一阵混笑,一番打趣,灵巧的手却只管上下翻飞,不停的掐着嫩茶头,小竹框满了,倒进大箩筐里,摘下的茶叶不能捂着,要透气。
太阳快落山了,乡人们都满载而归,清洗锅台,洗去油味,这茶娇贵着呢,半点油味沾不得,沾点就走味了。接着点火加柴,开始炒茶了。这火烧的很有讲究,不能用硬柴烧,用些松针类的小柴,说不能加火,马上就没有了,这样茶叶不会焦糊。茶叶在大铁锅里不停的翻动着,一锅锅的炒干,把火炉里的炭火烧旺,盖上薄薄的柴灰,架上烘罩,把炒干的茶叶放到烘罩上,进行烘制。一系列的事忙完,再烧一壶从河里引进的活水,静等茶叶烘好,就可以慢慢品茶了。
家乡的茶,色碧绿,香浓郁,味醇甜,喉间余韵悠长。走过很多的路,喝过很多的茶,只有家乡的茶忘不了,常在舌尖心头回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