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轩诗兴》是南宋著名诗人张镃的代表作品。全诗如下(《百度百科》):
竹轩诗兴
宋 ·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透,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
这首诗写得极好,如果自主赏析;但如果你去看百度百科的解释,只会让人糊涂。
我们来看《百度百科》的翻译:
竹轩面对柴门,清风卷来,柴门被自然地吹开了。
轩的前面,是刚刚开辟不久的小径,径边栽上了许多篁竹。
当轩静坐,竹梢的影子,都好像通过茗碗细细地落在轩中似的。
篆烟飞起了,竹叶的音响,宛如随着篆烟轻轻地飘来。
暑天,这里宜于乘凉倦卧,可以看到星从修竹的上面穿过;
冬天,坐在这吟诗,可以看到素雪压在竹枝的情景。
设想到了冬季,这儿的清景,一定格外宜人;
冬天梅花的寒香冷蕊,配上修竹的疏枝翠叶,使竹轩更有幽致,为此切不可移走墙角的梅花树。
为什么说这翻译有问题呢?因为诗题是“竹轩诗兴”,作者的立足点和吟诵对象都是“竹轩”(可能是书斋名,就像项脊轩一样),“竹”只是竹轩得名的由来,只是衬景和背景!就像诗中的“梅”一样!明乎此,就知道翻译的主要错误在于鸠占鹊巢,喧宾夺主!当然还有其它问题。下面我们来一一解析。
首联翻译,“却”字弄丢了,“旋”字失踪了!应译为:
清风吹来,竹轩的柴门却被吹开,(足见简陋)
轩前刚刚开辟出一条狭窄的小径,旋即栽上许多翠竹。
颔联翻译,拟人手法不见踪影,作为动词的“从”没有准确翻译出来。可改为:
竹影纤细,它跟随茶碗,倒映在茶水中;
叶声轻快,它追逐篆烟的轨迹,缭绕盘旋。
颈联翻译,喧宾夺主,立足点错位!“星穿透”的不是“修竹”而是“竹轩”,“雪压摧”的不是“竹枝”而是“竹轩”!应译为:
暑天,因困倦卧床休息,星光从屋顶穿过透射进来;
冬天,在竹轩悠闲地吟诗,积雪压迫屋顶。
尾联翻译较好,不提。
让人啼笑皆非的是,此诗在高中语文练习题、考试题中上镜率颇高!命题人依据百度来解诗,又自作聪明地将颈联中的“穿透”修改为“穿过”!还衍生出一个虚假的问题:“穿透”好还是“穿过”好?
依据上述分析,我们就知道“穿透”抑或“穿过”之辨纯属多此一举,因为“穿过”根本说不通!只有“穿透”才能准确地表现竹轩简陋、不蔽风日、星光可以透射进来的特征!
据此,我们就知道诸多试卷命题中将“星穿透”改为“星穿过”是典型的弄巧成拙,让人着急的食古不化!
综上,《百度百科》对《竹轩诗兴》的翻译存在明显错误!语文试卷误将“穿透”改为“穿过”是典型的误人自误!“穿过”本为赝品,“穿透”才是正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