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支教札记(五)【日子】

作者: 析子 | 来源:发表于2017-10-23 19:34 被阅读39次
车马慢,人情暖,遇见最好的自己。

清晨,打开窗帘的瞬间,总是满怀期待。对面山坡上有白云流过,或是点缀着淡淡鬓红,在山顶上微笑,感染着我的情绪。

住所是校园里的教工宿舍,这栋只有十户人家的五层楼建筑,面南而北,我在顶楼。南、北、西三个朝向的大窗子,采光、通风极好。拉上淡蓝色的窗帘,也总是被微风掀起一角,露出外面的茵茵绿色,晒在深秋的阳光里。

房间刚刚粉刷完,地面砖也似乎翻新过。搬进来之前,就把窗户玻璃擦干净,拂去屋檐下的灰尘和蜘蛛网,让房间的角角落落一尘不染。

与珠海的生活条件相比较,这里要简陋许多,饮食起居极简单化。

一条赭红色的水磨石灶台,权当了万能的操作台,添置了必要的家什,悉数摆放在从学校搬回的课桌上。是那种两人的长条书桌,让人联想起小时候横亘在中间的三八线,记录着小男生女生们懵懵懂懂的好感。

另一条长桌用来摆放32寸的液晶电视,是在向阳南路的土炮电子商场买的,大街小巷的灯箱都打着土炮电子的广告。交了八百块的网络电视费,就拥有了10兆的宽带上网和有线电视。但是,中午和晚间的休息时间,网络经常会卡。所以,会选择在没有课的下午看喜欢的电影大片。

更多的闲暇时光里,会焚一只玉檀香,泡一盏西湖龙井,香茗环绕,自己的情绪也慢慢地融入小我的情怀里。看书、写字,听幽谷禅明的音乐,铺一盏画纸,描一幅小画儿。或者看着窗外的风景发呆,也是一种沉醉。

灶台上的电饭煲、电磁炉、电蒸锅,可以解决我的一日三餐,还添置了一只涂着雨榭亭台的小冰箱。偶尔,会在学校的饭堂吃午饭,和珠海的几个同事聚会、联络一下,况且,这里的饭菜出品不错。主要是跟学生一起享受了国家扶贫补贴的政策。

饭堂的工人都是拿学校的工资,据说经常几个月拿不到工资,但并不影响每一道菜的味道:嫩嫩香香的鸡蛋羹,正宗的洱丝、洱块、豌豆粉,鲜亮的青菜汤,熘肝尖,招牌红烧肉……

出了学校的大门,左转就是芭蕉河,岸边有一个小集市,时令的蔬菜和水果都可以见到。怒江的豆制品有名气,特别是集市口那家豆腐摊:水豆腐鲜嫩爽口,豆浆的浓度比例刚刚好。摊主大爷会早早地把热气腾腾的水豆腐包在屉布里,分好了甜与淡的豆浆整齐地码在一边,再去江边的早市忙碌,八点半左右才到这里。

厨房里只有操作台和洗手池,没有吸油烟机,所以只能蒸或者煮东西,若想吃炒菜,就要去饭堂,也可以去街上打牙祭。

学校后面的山坡上,是教师住宅,一栋栋极普通的灰白建筑,统一的建筑面积150平米,光亮、宽敞,价格适中,据说是一千元/平米。

老师们会在山坡上种植蔬菜,雨水充沛,阳光明媚,碧绿的植物摇曳在风中,成为一道温馨的画面。

菜总是吃不完的,于是,会邀约我去地里摘菜。红红的朝天椒,一小把本地的香菜,带着紫色的花纹,小白菜嫩得啊,一碰它的叶子就会破。

每到周末,饭堂就会有新鲜的猪肉卖,学校有自己的养猪场。大家伙儿还可以在教师微信群里预定:二斤五花肉,几根排骨,感觉像是回到了生产队的集体生活。

怒江本地的辣椒

周末时间,十里八村的人们就会聚集在江东的向阳桥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他们的背篓里尽是沁香风干的火腿,一串串扎好的草果,刚刚剥好的野核桃。大盘的向日葵沉甸甸地靠在地上,本地的少数民族喜欢吃没有经过加工过的核桃、瓜子。

我喜欢在周末的早晨去集市上走一走。满目的苍翠与金黄,让人对大自然心存敬畏与感激之情。

路途远的农户们要顶着星光在洒满露珠的山路上行走很久,天亮之前才能在向阳桥头占领一个可心的摊位。至于,能否把山货悉数售卖完,他们似乎并不着急。

在渐长的日子,我慢慢地知晓了本地人的生活理念:不急不缓,悠然自得。

住处靠北面的窗外,不远处就是国家出资建设的学生宿舍,闲下来,看看工人们施工的现场。时不时地从某个空旷的房间里传来嘹亮的歌声,听得出是傈僳族的山歌,被那个刷墙壁的小伙子哼唱出山谷回荡的感觉。而施工的进度不免让人着急,三三两两的人们悠悠地做着收尾工作,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月,还是没有竣工的迹象。

傍晚时分,在江边散步,走进街边的店铺看看。店员似乎并不在意你的到来,顾自忙着自己的事情,也许在玩手机,或者绣着手里的物件,一副买卖随缘的心态。而在一些景区逗留时,我明显感觉到,即使在繁华地段,你也很难得嗅到浓烈的商业气息。

这样的社会环境,孩子们的心态和行为耳濡目染之下,也变得安逸度日,学习上并没有紧迫感。

作为高三毕业班的孩子,他们的生活状态和学习能力,令人担忧。是高考对于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让他们有了懈怠,或者是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让他们安于现状?

我不得而知。不过,倒是呼应了某种时代符号。

也许是之前过度挖掘的商业意识,让人厌倦、疲惫了,或者是出入世哲学的影响下,人们更加关注自己的精神世界是否丰盈饱满。如今,大家都在倡导慢生活的理念。逃离都市,避隐田园,成为时尚潮流。

我是一个不入流的边缘人。不过,自己的生活节奏也在慢慢地调整。由之前的紧张精准,到如今的从容与淡定,这里面有岁月静好的安慰,也源于痛彻心扉的领悟,与潮流无关。

我喜欢怒江的生活节奏,也喜欢这里淳朴善良的人们。让我卸掉了久久不去的铮铮盔甲,放松下来,回归到最自然的原生状态。温暖而柔软的线条,不设防的内心世界就像是山顶上轻柔的风吹过,善良、美好、充满期待。

我们无法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别人的生活形态。好莱坞星光大道上的熠熠生辉,与怒江大峡谷深蓝色星空下的洁净如初,究竟哪一个更加贴近你的心灵深处呢?或许只有阅历、修为和岁月的沉淀有资格作答。

而我,在这里,在怒江,与最好的自己不期而遇。

人生轨迹婉转于此,我不拒绝,我心存感激。

[云南支教札记]目录

相关文章

  • [云南支教札记]目录

    云南支教札记(一)【启程】 云南支教札记(二)【印象】 云南支教札记(三)【霓裳】 云南支教札记(四)【秘境】 云...

  • 云南支教札记(五)【日子】

    车马慢,人情暖,遇见最好的自己。 清晨,打开窗帘的瞬间,总是满怀期待。对面山坡上有白云流过,或是点缀着淡淡鬓红,在...

  • 云南支教札记(三)【霓裳】

    霓裳,即光明。 原生态的自然景观,与偏僻滞后的人文环境,大概就是一对风雨同舟的兄弟。 当我真正地走进怒江的山山水水...

  • 云南支教札记(一)【启程】

    云南的支教生活,也许就是我一生当中最美的时光。 有朋友疑惑:为何我的生活状态总是变化?究竟是因为命运给予我的尽是波...

  • 云南支教札记(六)【情怀】

    昨天,在古登乡支教的陆杨老师下山了,来我们支教的学校帮助筹划多功能教室。小伙子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功底扎实,刚刚完成了...

  • 云南支教札记(十)【传承】

    很喜欢住在校园里的感觉。我现在居住的这栋教师宿舍楼,就在去往教学楼的路边。 每天清晨,都会被响彻在校园上空的哨声叫...

  • 云南支教札记(七)【殇】

    殇,痛惜与遗憾。 他眯着眼睛,望向连廊外面的天空,长而密集的眼睫毛快速地抖动,我知道,那是在竭力忍住快要流淌出来的...

  • 云南支教札记(二)【印象】

    萨尔温江,中国称怒江。怒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大河流之一,上游藏语叫那曲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南麓的吉热拍格。它...

  • 云南支教札记(九)【慢生活】

    几天前,去了大山深处的怒族村寨。那里的山山水水、人物故事,是我从未遇见过的。 是傍晚时分。 传说中的老姆登就在眼前...

  • 云南支教札记(四)【秘境】

    独龙江,是流经西藏察隅县—云南贡山县—缅甸克钦邦的河流,向南流经但当利卡山和高黎贡山之间的峡谷,即贡山县独龙江乡(...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云南支教札记(五)【日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prv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