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呗

作者: 溪边孤树 | 来源:发表于2018-01-04 20:43 被阅读0次

佛教音乐,统称“梵呗”。是僧人们为了传教所需,将本来枯燥乏味的经文按照一定的音律唱诵出来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宗教音乐,类似于基督教徒唱诵的赞美诗。

几年以前去过北京西山卧佛寺。那座寺院从建国以来就没有了僧人,而后被北京野生植物园收纳入园中,作为一处景点供游人参观。为预防山火所需,香火也不得不禁止点燃。但是为了营造更好的旅游氛围,仍然有高保真的大功率扩音器播放梵呗。

那是我第一次听到《大悲咒》。

西山卧佛寺的寺门外是一条建在缓坡上的大理石铺就的林荫道,道路中央的高大树木每一棵都有上百年树龄。两侧是茂密的竹林。大理石已经被磨得发亮。山里的松鼠长期活在景区内,或许也因为来寺院的人心里大多慈悲,没人伤害过他们,那些小家伙已经不怕生人,常常在仅距游人几米远的地方大大方方地啃核桃、嗑花生,样子非常可爱。

去的时候是盛夏,树木枝叶繁茂,树荫像轻纱一样铺在地上。清凉的山风吹过来,梵呗的声音在山野中游荡,空谷传响,余音绕梁。那个时候你会忍不住慢下脚步来,会幻想着,从前也许曾有着无数虔诚的信徒来到这里,从山门那里进入,然后一步一跪拜、一步一合掌,直到膝行到佛祖的金像前。或许会掉眼泪吧。

那种神圣又崇敬的行为和情感,只能用“朝圣”这个词来形容。

据说卧佛所刻画的是佛祖释迦牟尼涅槃时的情景,佛陀的众弟子围立其旁,无不悲怆,而佛陀却安慰弟子不要悲痛,最后安详死去。卧佛象征着幻灭,也象征着宁寂和永恒。它旨在劝化众生正视死亡,而又不惧怕死亡。

之后又几次独往卧佛寺,每次都赶在夏天枝叶繁茂的时候。一个人,不必在乎时间,在寺内的大理石道路上缓缓踱步,看一看生锈的门环铜钟和久不见香火的铜炉,还有陈旧的碑文和起砌于盛唐的青砖。

那个时候觉得整个世界仿佛都是静止的。

那之后,我经常在劳累时听印能法师录制的《大悲咒》。高三备考那年也经常用它来放松自己。

有时候我会想,可能人的所有悲痛的都来自于光阴蹉跎吧。成长的烦恼,离别的苦痛,失恋的心伤,都是因为光阴从你身边拿走了什么。它来去无影,你可能永远都夺不回来。

如果有什么可以让你觉得时间无限慢下来,甚至静止下来,你可能会觉得好过一些。

那就听听梵呗吧。你会有收获的。

���^���{0�

相关文章

  • 梵呗

    佛教音乐,统称“梵呗”。是僧人们为了传教所需,将本来枯燥乏味的经文按照一定的音律唱诵出来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宗教音乐...

  • 不负红尘,菩提菩提,皆为我谈。 宁负往生,梵呗梵呗,独为君揽。

  • 林映希 活力与优雅并存的“深二代”

    林映希和梵呗团队,在深圳湾春茧体育馆举行“鹿野天籁”万人梵呗音乐会——梵呗是净化人生的清净之音,中国音乐原声的特称...

  • 佛历•鱼山梵呗~

    鱼山梵呗属佛教三学的“定”学, 传统的佛教音乐;是印度五明之声明学的,中国话汉语念经梵呗标准的原声;是解决汉梵单奇...

  • 炉香梵呗

    炉香乍热。法界蒙薰。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青灯古佛,水月庵...

  • 鱼山梵呗

    偶然读到山东济南一位老师写曹植的文章,说曹植是中国梵呗的创始者。文章引用《法苑珠林》(唐·释道世著)的记载:“(植...

  • 《红尘梵唱》(长篇连载-1)

    前言 梵,印度语,意为"清净"。 梵唱,梵呗之一,佛教徒举行宗教仪式时在佛菩萨...

  • 一如不二

    大年初一,去鱼山寻访完“羊茂台”,转个弯去了梵呗寺。 转了一圈,印象最深的是对联:一如不二。 东阿鱼山梵呗寺的山门...

  • 诗作1252 山寺夜宿

    日暮苍山远,江清月近人。 山寺空梵呗,独坐待五更。

  • 远闻梵呗声,近观佛身隐。 足行佛门入,尊佛佛现身。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梵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psd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