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关任务一:用作者维度去分析你最近读过的一篇好文章好在哪里。
《54号楼里的老太们》 作者:七毛
标题使用的手法:
1、“老太们”贴标签, 描写一个群体的状态
2、设悬念里的留白,让人好奇这个地方的老太发生了什么事
内容结构:
这应该算是一个作者身边真实事件的投射,生活在自己身边的一些独居老人的孤独的生活状态。是几个小故事连接的一篇文章,就用最适合写故事的模型SCQA解构一下。
S:独居老人没有子女在身旁,每个老太都在寻找忙碌,排解晚年生活。
C:C1:胖老太每天打牌、大声聊天,目送年轻人上下班,晚上一人在楼外空地打盹不想回家。
C2:楼下的独居老太每天买菜去东边的工厂给工人烧饭。
C3:三楼的刘老太难得在国庆迎回了孩子,但吃了饭便很快又散了,一切感觉那么不真切。
Q:作者并没有提出疑问,只是反应一个现象,老人越来多,生活各不相同,但老人独居总是孤单。
A:这里的A应该可以解释为action。时间白驹过隙,眨眼恍如隔世,老是一个很快的过程,陪伴才能治愈,多陪陪你身边的老人家,即便你现在有自己的家庭,有妻子孩子,忙碌无暇,也该多回家看看。
PS:这是我很喜欢的一个作者,文笔很清淡,蛮小众的,写一些很身边,很日常的故事,不像现在很多快餐公众号。她写的很多故事平凡却温暖,足够让人感动。
通关任务二、站在作者维度去谈谈你这周读过的一本书的阅读感受
地图阅读法:目标+路线+地标
目标:
了解怎样提高社群的活跃度和粘性;怎样促使变现及二次消费;怎样管理群内线上工作人员。
结构:3W
WHAT:
什么是社群?
1、社群五大原则:ISOOC
I:interest 同好 (产品、行为、标签、空间、情感、三观)
S:struacture 结构 (组成成员、交流平台、加人原则、管理规范)
O:output 输出 (价值)
O:operation 运营 (要有仪式感、参与感、组织感、归属感)
C:copy 复制 (形成自组织、有核心群、有亚文化)
2、社群建立的主要围绕3个关键:灵魂人物、核心产品、软性服务
WHY:
为什么建立社群?
1、社群经济的自运行生态可以形成多点连接,形成凝聚力。
2、羊群效应,互相感染,形成冲动购买效应。
3、群体可以通过直接分享,建立紧密联系,获得更多营销机会。
HOW:
一个社群寿命不长的原因:
1、失焦,没有明确长久的定位,群的价值和交流机制。
2、无首,缺乏有影响力或者热心的群主群管。
3、群主的个性过于强势。
4、骚扰,太多无价值信息。
5、缺乏固定的活动、交流。
6、价值成员的离开,新鲜感下降。
所以社群的需要结构模型:
1、组织者:日常的群维护和管理,群内活跃分子。
2、思考者:灵魂人物,有威信和影响力。
3、清谈者:能轻松接受调戏,让群活跃。
4、求教者:提出自己的困扰寻求帮助。
5、围观者:习惯潜水,偶尔插话。
6、挑战者:提出不满的人。
怎样构架社群?
找、定、产、巧、能
1、找同好
2、定结构
3、产输出
核心人物--文章,语言,视频,答疑
群成员--一起写文章,一起做产品
4、巧运营
仪式感--入群自我介绍、爆照、修改群名片...
参与感--早起签到、打卡、定期分享、话题讨论...
组织感--组团写作、通关互助
归属感--线下交流、聚餐吃饭
启发:
1、入群前明确定位,初步建立群规,群制度,群文化。
2、话题讨论需要提前预热,话题的设置需要简单易讨论,可随时参与。
3、各项活动开始前需要提前找好暖场人员,以备冷场。
4、一个社群要好玩需要不断加入各种各样创新的玩法。
网友评论
有没有发现@六子6P老师的社群很ISOOC?有机会就自己建立并实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