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入十二月,人们说的最多的就是“再见,2018”。而说到告别,我就会立刻联想到自己所在的大大班。作为毕业班,每一天都像在倒计时。看着一张张小脸,有的还没来得及完全了解,有的还能看到小班时的稚嫩模样。偶尔抱一下,已经要忍不住感慨:“你刚来的时候好小好轻,现在老师都快抱不动了。”是啊,快要抱不动了,也快要没机会抱了。于是我决定,在剩下的日子里,和每一个上校车回家的孩子拥抱告别。
走到1号车了。“六六,来抱一个。”六六抿着嘴笑着过来抱了一下。“Alan,来抱一个。”在班里因为丢了两次唇膏被老师“教育”的Alan一下忘掉了不开心,笑着张开手臂:“再见。”“Steven,来抱一个。”这学期从隔壁班转过来的Steven迫不及待地跑过来抱住我:“再见。”“储昊举,来抱一个。”这学期刚来到艾瑞德的昊举呆萌地笑着:“老师再见。”
走到2号车。小人精小雨自己跑过来张开手臂:“再见Cookie。”说完还来了一记飞吻~
走到3号车。“大登,来抱一个。”大登不好意思地说:“为啥呀。”我说:“抱一下嘛,我们今天就见不到了。”他说:“好吧。”“Carson,来抱一个。”Carson说:“先抱二登吧老师。”二登是大登的弟弟,在小班,Carson对他总是比亲哥哥还亲,好吧,先抱弟弟,再抱Carson.
走到4号车。“James,来抱一个。”James跑过来把头埋到我怀里,抱得紧紧的:“再见Cookie老师,我会想你的。”“嗯,再见,我也会想你的。”腼腆的越越也是这学期从隔壁班转过来的,但是他却没有害羞,主动抱住我:“再见。”
走到5号车。我对丁丁打开手臂,调皮的丁丁把胳膊藏在背后笑嘻嘻地挪着小碎步到我身边,我一把抱住她:“再见,上校车吧!”她又笑嘻嘻地跑开了。
走到7号车。“皓皓,来抱一个。”皓皓不好意思地抱着我说:“你可别给别人说我是你男朋友啊。”哈哈,好的。
走到8号车。和我同一辆车的Kitty也要来抱抱,旁边的校车老师说:“你们还要一起坐车呢,你抱啥啊。”没关系,那也来抱抱吧~
走到9号车。“Coco,来抱一个。”总是像男孩子的Coco也有点不好意思:“呵呵,再见。”“Superman,来抱一个。”Superman直接笑着跑掉了,我追上去抱住他:“再见啊。”他敷衍地说:“再见。”
在拥抱和笑声中送完所有孩子,我脸上的笑意还止不住,仿佛马上就能到再见面的明天。

就这样我们每天在拥抱后暂别,告别一天的忙碌,告别一天的不开心,告别一天的幼儿园生活。后来,这个拥抱也传到了孩子们中间,好朋友之间也会以拥抱告别,并附上一句:“再见,明天见。”一开始只是抱抱的会附加一个吻,一开始有点不好意思的也已经习惯了,一开始要躲开跑掉的Superman也会主动过来拥抱。
最让我意外的,是和我一辆校车的Kitty,现在每天早上上车前也会先抱一下妈妈,说一声:“妈妈再见。”

写到这里突然想到,日本人在早晨离家时通常会说:“我出门咯。”回家时也会说:“我回来了~”对于这种礼仪习惯有很多种解释。有的说是为了家庭氛围和睦,类似西方国家会在出门前吻别;有的说是为了表示对家人的尊重,类似《弟子规》中的“入则孝,出必告”;也有的说是为了提醒屋内的人有人要进来了,类似《孟子欲休妻》中孟母说的“《礼》不云乎?‘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将入户,视必下。’不掩人不备也。”还有的说只是一种习惯而已。但不管是哪种解释,都强调这源自尊重家人或他人的礼仪。
一个拥抱,也像一个小小的仪式。如果孩子的幼儿园生活能在和家人的拥抱中开始,在和老师的拥抱中结束,那么这一天就会是充满希望的,充满幸福的,充满爱的。
这一个拥抱,这一声“再见”,不仅仅是告别,还充满了对再次见面的期待。或许未来有一天我们所说的“明天见”不会再见,但我们有无数个由拥抱组成的日子,有无数个由欢笑组成的回忆。而在那一天到来之前,让我们再抱一次,再抱一次……
网友评论